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及其寓意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元嘉草草,刘裕子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是孙权的典故、刘裕的电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示出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用了孙权、刘裕(寄奴)、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上阙写孙权和刘裕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长安、洛阳,差一点点就能收复中原了,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啊。如今,刘裕的丰功伟绩,也和孙权一样,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找不到了。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指师南下,兵临濡须,遥望东吴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军器鲜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因为孙权以一个帝王的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的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的是东吴歌舞生平的气象。
刘裕典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孙仲谋,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写孙权是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根据查询高三网显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以下这五个典故:孙权的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刘裕典故: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宋文帝的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大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分别是: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1205) , 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 正积极筹划北伐,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今江苏镇江)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五个典故的通俗解释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这一典故涉及到历史上的孙权和京口。孙仲谋即孙权,他在京口曾建立吴国政权,这里是他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据点。作者在词中感叹,如今已难以找到像孙权这样的英雄踪迹。在京口北固亭登高望远,自然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与作者的自身经历,当时的时局的关联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是孙权的典故,刘裕的电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孙权。词人登高北望,感慨英雄难觅,而孙权作为曾经的英雄人物在此地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接下来详细解释这个典故。解释一:背景介绍 辛弃疾的这首词作于京口北固亭,这里是三国时期吴国重要的军事要塞。
本词用了五个典故,分别如下: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示出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一共有五个典故!孙仲谋——三国时代英雄人物,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刘)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共五个典故 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什么?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再者,词人还巧妙地运用景物描写,烘托出悲壮的氛围。例如,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通过对衰败景象的描绘,暗示了国家命运的坎坷和词人内心的悲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五个典故,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对于时局的影响和感慨。首先,孙权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孙权这种能保家卫国、收复失地的英雄的怀念,同时也批评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的无能。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件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借用了孙权的典故。孙权以东吴弹丸之地与刘备联盟打垮了来自北方强大的曹操,保卫了国家。“风流”是指孙仲谋他们开创的丰功伟绩,只可惜,现在我登上北固山,却无处寻找孙仲谋他们开创丰功伟绩的痕迹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词上片写词人立于京口北固亭之中,面对万里秀美如画的大好河山,追忆孙权和刘裕这两位英雄人物,两位英雄已去,如今再难寻觅像他们一样的英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哪几个典故?
用了孙权、刘裕(寄奴)、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1、上阙写孙权和刘裕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2、下阙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北顾”的哀愁。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
廉颇在赵国,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缩,为秦国所惧服的老臣宿将。廉颇的用舍行藏,关系到赵秦抗争的局势、赵国国运的兴衰,而不仅仅是廉颇个人的升沉得失问题。其次,廉颇此次之所以终于没有被赵王起用,则是由于他的仇人郭开搞阴谋诡计,蒙蔽了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