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三首古诗分别是什么?
回《忆江南三首》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江南美景、人文历史和生活情趣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忆江南》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曾是曾经的意思,诗句风景旧曾谙的释义是如画的风景早已熟悉。 曾是曾经的意思,诗句风景旧曾谙的释义是如画的风景早已熟悉。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原文如下: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原文及译文
忆江南·其一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全文以及翻译:全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翻译: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忆江南》是一首词。 作者是唐代白居易,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原文、注释与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注释】1.忆江南:词牌名,同时也是标题。《忆江南》一名《望江南》或《江南好》。2.谙:熟悉。3.旧曾谙:从前很熟悉。4.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白居易写过三首《忆江南》,我非常喜欢,就因为这三首诗,我小时候就特别,向往杭州神往西湖。白居易在江南当官好多年,那里在唐朝时非常繁华。
忆江南唐白居易其一其二其三诗意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忆江南》属于一种诗体的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全文如下: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忆江南描写江南明媚?
《忆江南》中.词人白居易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译文: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忆,最忆就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经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
《忆江南》,原词牌名为《望江南》。白居易谋篇改为《忆江南》,突出一个“忆”字,表明为对江南好景致的回忆。
《忆江南》属于一种诗体的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忆江南》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及其赏析
原文
忆江南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作者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不禁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这个收束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凌空远去,自然引出第二首和第三首。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