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诗怎么写(打油诗和绝句诗的区别是什么?)

拆不穿的谎言 古文典籍 7

苏东坡的宝塔诗怎样写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如醉前岂堪夸。

――白居易<<诗>> 张南史宝塔诗四首: 泉。 色净,苔鲜。 石上激,云中悬。 津流竹树,脉乱山川。 扣玉千声应,含风百道连。 太液并归池上,云阳旧出宫边。 北陵井深凿不到,我欲添泪作潺湲。 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抽笋年年玉。

宝塔诗,又称塔头诗,是一种起源于唐代的律诗体裁,它的形式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为七绝或七律,每句诗分别为七个字。以下是一首示例宝塔诗:横塔插云万重山,半壁双飞出凤关。华表亭台信可敌,玉男金女夜长安。这首宝塔诗的韵律是押韵的,每句诗的字数也都是七个字。

宝塔高耸入云天,伫立于山海之间。风雨洗礼斑驳痕,岁月沉淀历史珍。古塔传承文化脉,历经沧桑见证岁月。闻鸟啼声幽静处,寻古迹迹觅真谛。宝塔神秘韵味浓,让人心旷神怡畅。瞻仰古塔身姿挺,心中无限感慨长。

白居易所写的《宝塔诗》分为两篇,一篇是《大雷音寺》,一篇是《小雷音寺》。《大雷音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经过朱雀桥、乌衣巷口时,看到野草花和夕阳,会想起王谢堂前那些飞翔的燕子。这些燕子如今已经不在王谢堂中了,它们来到了寻常百姓家里。

古人这样玩转诗词:“宝塔诗”是啥写法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例:荷 诗/贵谷子 荷。芙蕖,水灵。欲鲜翠,露尖角。擢荡叶长,住湖人家。头莲五月采,别样不待期。人静看荷赏景,风漪小浪映红。

【一字至七字——月】 月。 暂满,还缺。 伴晓风,映霜雪。 纵观世情,横看兴灭。 骚人迁客顾,锦文华章写。 独伴幽草含情,美盼山河绰约。... 惊得丧,叹浮沈。

宝塔诗,词牌叫一七令。下面晒晒我自己的三则一七令。 《一七令·风》 风。 冷傲,孤清。 行无定,止无踪。 休言羁绊,难设牢笼。 狂翻千里浪,怒断五崖松。

有一首元稹写的一至七字诗,也叫宝塔诗,是写茶的。虽不符婉约,但我觉得经典,意境高雅,用词也很雅。 茶。 香叶,嫩芽。

原文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细雨梦回鸡塔小,深院静听风鸣竹。香炉瀑布遥相望,回首向来萧瑟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洛阳的宝塔景观的描写,展示了唐代城市环境的优美、清幽和安静。

除去百字令词牌外,近人又取其百字,更为宝塔诗。诗人由一个字写至十字,再由十字写回一字,共计百字,即称之为百字令。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百字牌名。

百字令见的意思?

西上曲》、《念奴娇》等。 除去百字... 百字令见,词牌名,词共有100个字。

《宝塔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歌之一,描写了一座宝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惊天动地的壮丽景象。以下是本人的仿写:高楼耸立渐见天,宝塔巍峨独立前。百丈尺高云苍翠,千年古朴风神韵。塔身九层瞬欲飞,泛着金光渺若蝶。铜铸宏伟恢弘壮,令人赞叹感叹良。

当时的要求是以诗题为韵,限定诗题只能是一个字,如白居易题目为诗,元稹为茶,韦式为竹等等。这样立题的同时立韵,再加上宝塔的形状,极其别致。在文人聚会之中用宝塔诗唱和,由此可见当时宝塔诗在当时已经是广泛流行的了。

宝塔诗的读法:山中山路转山崖,山客山僧山里来,山客看山山好景,山杏山桃满山开。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隋·释慧英有《一三五七九言诗》为证。

打油诗和绝句诗的区别是什么?

在诗歌传统分类中,一般会先分为新诗和古典诗歌,然后又将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格律诗和词、曲,而格律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按这种分类方法。

还有哪些描写品茶的古诗词?“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此句是出自: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小令中的句子。

白居易当然写过宝塔诗了。宝塔诗,全篇由一字至七字(有时多至九字)句依次排列,各两句(一字句有时可为一 句),往往对仗,分行排列,形如宝塔,故称之。此体诗歌在中唐时代颇为流行。传说白居易东赴洛阳时,元稹、李绅等诗友饯别于兴化亭,在酒欢耳热之际,各赋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以下是一些关于宝塔诗的资料 宝塔对 在诗体中,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诗;在联苑中,也有一种奇特的宝塔联,这种对联首句为一字,以后每句递增一句,因形状象一座宝塔,所以得宝塔联的雅称。如苏轼的一联: 坐 请坐 请上坐 茶 敬茶 敬香茶 据说这是最早的宝塔联。

发三首以前本人写的……我也就写过三首……看看能不能帮到你…… 《咏志》 日落乌霞满,乌蓬载雨声。且逐凌云去,山水是平生。

藏头诗是诗歌中一种特殊形式的诗体,它以每句诗的头一个字嵌入你要表达的内容中的一个字。

怎么写好“宝塔诗”

  何谓宝塔诗?

  我们先来看初唐时僧人义净、无行的唱和之作:

  游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

  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可以看到这首诗,是由一三五七九言句逐句而成,从上至下每句增加两个字,形状如同一座宝塔,故名宝塔诗。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宝塔诗之祖,此后文人在此基础上又有不断的改造创新。

  一、三五七言体

  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一字联和九字联,将其改为三五七言的形式来创作宝塔诗,即三五七言体。如李白的《三五七言》: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秋夜之思,哀音促节,凄若繁弦。

  再如刘长卿的《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新安路

  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

  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

  自怜长在新安住

  写送别之情,忧伤无奈。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就是组成的句子为三言、五言、七言,各为双句,短小精悍。

  二、一字至七字诗

  有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九字联,改一三五七九言为一二三四五六七言,于是就有了一字至七字诗。严格意义上的宝塔诗,就是一字至七字诗,也称为一七体诗。其形式是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由一字句到七字句,由上至下,层层叠叠,形如宝塔,不愧其宝塔之名。

  《唐诗纪事》中记载,白居易曾与友人一起唱和:

  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当时在座的文人,都是文坛名流:王起、李绅、令狐楚、元稹、魏扶、韦式、张籍、范尧佐。当时白居易作了这样一首宝塔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当时的要求是以诗题为韵,限定诗题只能是一个字,如白居易题目为诗,元稹为茶,韦式为竹等等。这样立题的同时立韵,再加上宝塔的形状,极其别致。在文人聚会之中用宝塔诗唱和,由此可见当时宝塔诗在当时已经是广泛流行的了。

  可以看到,白居易他们写的宝塔诗,还是一字句为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为双句,后来连一字句也变成了双句。如张南史的《竹》:

  竹

  竹

  披山

  连谷

  出东南

  殊草木

  叶细枝动

  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

  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

  闲对数竿心自足

  三、 其他

  在以上宝塔诗的基本模式上字数有所增加,就有了一言至九言诗,如严维的《一字至九字诗联句》,有了一言至十五言诗,如杜光庭的`《怀古今》,等等。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首宝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不揭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在于,他在保存了宝塔诗的外形的同时,将一字至七字诗中的双句模式改为了单句模式,因此更为宝塔状、更为短小精悍,充满谐趣。

  虽然宝塔诗带有了文字游戏的成分,但它也的确富有审美的功能。应该注意到,宝塔诗与文人的创作天性、文体的更新潜能有关,它不仅具备了诗歌艺术的游戏功能,还体现出了形式方面的创新与诗蕴的别致呈现,是中国诗歌中极富建筑美的代表诗作。而这种建筑美,也带来了文本视觉上的新意和快感,为古典诗歌增加了亮色。

标签: 宝塔诗 诗歌 白居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