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声声慢》是李清照在中年后期的一首作品,这首词的背景是李清照在刚刚遭遇了国家衰亡的命运之后,又不幸遭遇了丈夫的突然病故。
全词归结到“愁”字上,“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个核心,是支配着她的思想生活的。
内容:李清照的《声声慢》。 解析:《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词的能力。欣赏词要在反复的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诗句中蕴含的感情。
深情齐诵《声声慢》 回顾本课主要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归纳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巩固学习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当堂:完成“清学稿”。 课外作业:课后阅读梁衡的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设计意图:当堂完成“清学稿”,做到及时反馈,实现学以致用。
——(乐。写的是李清照早年在家乡溪亭游玩时的情景。通过这首词,我们看到了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忧无虑的生活和闲适的心情。) 诵读《声声慢》。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者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怎么会有如此的不同?
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
用叠字表达的感情和气氛更浓厚,情感意义更加突出。
因为《声声慢》将李清照寓居飘零岁月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词中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悲情,也是那个时代的心声。
古乐的话 是讲述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浪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现代音乐的声声慢是民谣 讲述不舍 却又无可奈何 古乐的话 是讲述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浪天涯而产生。
声声慢,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风求凰等,词牌名。该调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词,古人多用入声,有平韵、仄韵两体。
《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公开课教案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1)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然后全班齐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声声慢文艺短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强烈的表现了李清照无所寄托的失落感,而“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出她独自伤心的神态。
教案板书设计(一)教学重难点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
结语 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鸣,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
声声慢完整原唱是2020年10月14日发行的 《声声慢》是由崔开潮作词,刘洋作曲,张一山、孙萍演唱的一首歌曲,发行于2020年10月14日。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2.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声声慢常考句子?
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这首词常考的句子是:1.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3. 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教案板书设计(一)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道具,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有了教案,老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优秀的教案设计对老师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赏析《声声慢》 九年级语文古诗鉴赏教案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课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3. 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声声慢》教学设计———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教学目标】 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声声慢谁杀了长公主?
那个鸢尾花精杀的,她把毒冻成冰放进香囊挂到了长公主头上方,随着时间冰融化,毒滴到长公主嘴里,所以她唇部溃烂,当然这是致命原因,长期也是服毒的。
作者何官锭,英文名为AL,出生于1981年。他是台湾六甲乐团的键盘手,而六甲乐团是台湾主流音乐史上第一支嘻哈饶舌摇滚乐团。
2009年和2010年,他的年度考核均为“市级优秀”,并在“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上增添了荣誉。2010年,他的课堂实录《声声慢》和《登高》在国家比赛中荣膺一等奖,授课《扬州慢》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高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 粤教版 必修4.一语文文言文第四单元教案全集1孔孟二章《季氏将伐颛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修文德以来远人”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季氏伐 。
李清照《声声慢》的主旨: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作者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教学案例丰富多样,李广莉(第17页)解析朱熹的教育理念,付红心(第19页)剖析《陈情表》的人文与工具性,沈光治(第20页)分享《管仲列传》的教学设计。教活文言文,李小锋(第21页)以《秋词》为例,杨雪芹(第22页)提供了高中课导入设计的实用技巧。
《声声慢》教案?
《声声慢》精品教案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风格、主题。
2、 了解个人的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
3、 初步感知婉约派词的特点,能读出词的意境,能想景悟情。
(二)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词,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 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体会李清照用语精美、浅俗、清新的艺术特色。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教学方式〕
对比阅读教学、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1、听歌曲《声声慢》。
2、听录音朗读《声声慢》。
3、学生自由朗读。
二、文本解读。
(1) 《声声慢》的词眼。
明确:愁
(2)为什么愁?
明确:背景介绍,了解词人满腹愁绪的原因。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用三个词语概况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3)愁什么?
明确:①公愁——山河破碎、爱恨难寄的绝愁
②私愁 ——欲语泪流、失去亲人的哀愁
身陷囹圄、人格蒙羞的悲愁
事业不继、相知有谁的凄愁
(4)怎样表现愁?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① 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②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明确:酒、雁、黄花、梧桐、细雨
三、分析鉴赏。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起句形象用了七组叠词,直接抒情,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 | |
人的动作、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①李清照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金石丢失、再婚离婚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内心极度哀愁,再加之一人孤处、无儿无女、无依无靠,更是百无聊赖、空虚惆怅、失落迷茫。为了派遣这种哀愁,作者一大早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在寻觅些什么呢?是少女时代快乐的生活吗,还是夫妻情深、甜蜜爱情?……
②环境的“冷清”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
③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
问:运用叠词的作用?(——音乐美、增强感情)
举列: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
①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先让生思考回答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得出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②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因为“雁” 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但雁可以再回到北方,而自己却只能客居江南。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得出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③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④梧桐、细雨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碧纱秋月,梧桐细雨,几回无寐。
——晏殊《憾庭秋》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鹧鸪天》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⑤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四、比较阅读。
法国诗人克洛岱根据李清照的《声声慢》改写的《绝望》:
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
(1)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然后全班齐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问:1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痛苦、绝望、(至)愁 。
2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或抒情的方式)很不相同。能说说有什么不同吗?
明确:《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避免直接抒情,借事借景抒情,讲究言外之意,言外之旨,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小结:改写的诗,完全抛开了原作所有的自然意象而只剩下抽象概念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愁绪)是相同的,但跟原词有很大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比较《醉花阴》与《声声慢》的不同愁情。
2、背诵《声声慢》。
《声声慢》教学简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声声慢》创作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词牌“声声慢”
3、了解“易安体”的写作手法
情感教育目标
1、体味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相结合的浓浓哀愁的复杂内涵
2、丰富学生情感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背诵《声声慢》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味李清照词中那浓浓的愁情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 ,字漱玉,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她早期的作品多抒写闺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风格开朗明快,清丽婉转;后期词作多抒写思夫、思乡、思国的浓愁、哀愁,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国攻陷北宋都城汴京,汉政权南迁。这一重大的政治事件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影响了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李词也以这一重大事件为界线,在其前后明显有所区别。这首词是她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从词意看,当作于赵明诚死后,通篇都写自己的愁怀。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所以读后使人感受更加深切。
分析全词
1、本词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你如何理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 寻寻觅觅: 人物动作
冷冷清清: 外部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内之心灵(板书)
追问:“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哪一个字能够与其它四个字都能组成感情色彩相近的词?
凄冷 凄清 凄惨 凄戚
可见“凄凄”是外部环境到内之心灵过渡的关键。
3、词人围绕词眼“愁”字,都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4、过雁与词人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
5、你如何理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黄花盛开时,想摘一朵戴在头上,而现在,花已憔悴,又有谁还有这种兴致呢?表面上看是写黄花憔悴,无人爱怜,实际上是语带双关,也暗示自己韶华已去,青春不在,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哀愁。
6、“梧桐更兼细雨”中“更兼”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更兼”表明了词人脆弱不堪的心境。梧桐叶落即已不堪忍受,又加上“细雨”伴唱,秋韵更浓,词人的愁苦也就更深。
7、讨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都反映了词人的哪些愁情?
明确:故乡之思 丧夫之悲 流离之苦 国破之恨
总结
布置作业
1、课后第一、二题。
2、背诵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