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黄公望溪山雨意图作者简介
元代杰出的山水画大家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一峰,出生于南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逝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左右。他原籍常熟,今江苏苏州一带,曾任职于御史台,但因事牵连入狱,出狱后选择遁入佛门,成为一名全真道士,从此游历江南,将山水视为生活的寄托。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 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 黄公望家住常熟子游巷,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
黄公望,原名陆坚,出生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的江苏常熟,后成为浙江永嘉黄氏的义子,因其父在他九十岁时才得此子,故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别称大痴道人。他的才智出众,自幼聪颖。黄公望的一生充满起伏,中年时期曾担任小吏,但在张闾案中受牵累入狱。
黄公望 黄公望是元朝著名大画家,被誉为元四家之首,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等,其中《富春山居图》举世闻名,是他一生绘画最高成就。元代画家黄公望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年),本名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
元黄公望九品莲花卷作者简介
元代杰出的画家黄公望,本名子久,别号众多,如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他出生于浙江平阳。早年,他曾涉足仕途,然而因事牵连被捕,这促使他选择隐居,随后投身于全真道教。直到五十岁,他对绘画的热情才真正被点燃,尽管起步较晚,但他的画艺却大器晚成。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出生于公元1269年,去世于公元1354年,是元代著名画家和全真教道士,字子久,号一峰道人,又号大痴道人。黄公望原本的名字叫陆坚,因为幼年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双双离世,族人于是将他过继给永嘉洲平阳县一位姓黄的人家。此后陆坚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值不值得游览黄公望隐居地,这要看个人的喜好。
【人物名字:黄公望】【拼音:HUANG GONGWANG】【字号: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所属朝代:元代】【生卒年代:1269—1354】【籍贯:平江常熟(今属江苏)人,后出继永嘉(今属浙江)黄氏为义子】【人物简介:元代画家,顺帝至元中辟为书吏,寻弃去,隐于富春。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黄公望生平简介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
黄公望简介 元代时期著名画家元四家黄公望生平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江苏常熟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指授。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据传本名陆坚,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今温州平阳县)黄氏为子,尝自称“平阳黄公望”。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皈依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在江浙一带卖卜为生。
清新脱俗,情感饱满,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黄宾虹简介 黄宾虹(1865年-1955年),字叔信,号黄公望。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被誉为“近代著名书法四大家”之一。曾先后在教育、文化、艺术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他的书法风格潇洒自如,独具一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元代的黄公望,本名子久,别号一峰、大痴道人和井西老人,出生于浙江平阳。早年,他涉足仕途,但因牵连入狱,选择了隐居生活,并在此期间转向宗教,成为全真道教的信徒。直到50岁,黄公望才真正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艺术生涯可谓大器晚成。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元代黄公望,这是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黄公望。黄公望,陶宗仪《辍耕录》称其“本姓陆”,出继温州平阳黄氏为义子,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是元代著名画家,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
《富春山居图》创作背景 元分天下民众为四类,依次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黄公望沦为“四等公民”。经历国破家亡,南宋遗民在鄙视和屈辱中以求生存,如南宋遗民龚开在《瘦马图》卷中表现了亡国后的失落感,与他有同感的元初文人们纷纷跟进解读,在图后书写跋文,江南文人们的这种心境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
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