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求全诗内容。
咏史历览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为枕,岂得真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全诗如下:咏史 李商隐(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咏史》,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成由勤俭破由奢 咏史 【其一】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咏史二首·其二》;咏史二首·其二 【作者】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为什么说杜牧开拓了咏史怀古诗的新境界?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人们比之于盛唐诗坛上的李白与杜甫,因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诗歌的成就及特点 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的更为突出。
李商隐咏史诗往往借助抒慨、设问、反问等方式,在篇末将全诗意蕴凝聚起来,以加强咏叹情调,也使整首诗显得奇警遒劲而又韵味深长。他的《隋宫》如此,《马嵬》、《梦泽》等也是如此。纪昀说:“结句是晚唐别于盛唐处,若李、杜为之,当别有道理,此升降大关,不可不知。
问题:类似李商隐王安石《贾生》,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的诗,还有哪些很好的?
李商隐在咏史诗贾生中嘲讽封建统治者虚伪求贤和不顾苍生疾苦的诗句是什
此诗句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原文]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咏史》赏析 概述 李商隐的咏史诗,以其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成为晚唐诗歌的杰出代表。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古人命运的悲悯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其语言凝练,意象深远,富含象征和暗示,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诗歌风格。
《咏史》李商隐 〔唐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句,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咏史二首·其二》:全文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李商隐咏史译文
1、原文。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一、李商隐《咏史》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二、附原文如下: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三、赏析:
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义,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将其独特的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于一般诗人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诗作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第一个是琥珀枕,南朝一个皇帝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但当时是唐文宗很有雄心壮志的,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
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四、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