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五首其三王昌龄(诗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渐黄昏烟落雨 诗词教学 5

诗句“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绝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悟空问十月金黄秋意浓,如何用古诗词优雅地表达“秋天真美”? 这个问题尼山布衣来回答。

本诗是诗人《长信秋词》五首之一,借描写班婕妤失宠被贬长信宫的故事,以汉喻唐,表现了唐代被遗弃失宠宫女的幽怨之情。汉成帝时,班婕妤美而善文,初很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班婕妤为避赵氏姐妹妒害,随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度过寂寞一生。

《长信怨》一般指的是《长信秋词五首》《长信秋词五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五首七言绝句以凄婉的笔调,运用心理描写以及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表明失宠宫妃的苦闷幽怨之情,这组诗是唐代表现宫怨主题的代表作,诗中的心理刻画细腻入微,使诗篇别具一种真实与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王昌龄长信秋词其三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其三),以往古喻当世,以西汉的班婕妤作为失宠的宫廷妇女的典型,让人们从历史的镜子里照见同样存在于唐室宫墙内此类悲剧角色。首句“奉帚平明金殿开”,“奉”,作“捧”讲,“奉帚”,即指“执帚”;“平明”,天大亮的时候。

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关于南宫世家字诗词有: 1.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出自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2.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奉帚平明秋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长信秋词》一名《长信怨》。“长信”,汉宫名。写的是西汉女文学家班婕妤。班婕妤少有才学,汉成帝时选入宫,立为婕妤。据《汉书·外戚传》载:班婕妤初颇得幸,自赵飞燕姨弟入宫后,婕妤即失宠。

长信怨 唐 ·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银灯青琐裁缝歇”的出处是哪里

王昌龄从女性角度出发,运用对比,生动形象刻画了失宠嫔妃与得宠嫔妃的天壤之别,是宫怨诗中难得的题材。对那些嫔妃寄予深深的同情。长信怨创作背景由于王昌龄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他重要的生平事迹记载不一,他的作品大都无法编年,因而,这《长信秋词五首》写于何时亦难以确知。

《唐诗三百首》题目: 【第一卷:五言古诗】 1. 张九龄:感遇·其一 2. 张九龄:感遇·其二 3.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4. 李白:月下独酌 5. 李白:春...

王昌龄(唐)《长信怨五首其三》。 原文: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后人同情班婕妤的遭遇,作《长信怨》、《班婕妤》、《婕妤怨》伤之。王昌龄所作绝句,除边塞题材外,宫怨和闺怨诗亦富有特色。他的《长信宫诗》五首借班婕妤见弃史事,深刻反映封建帝王宠爱之不足恃,反映了深居禁宫的嫔妃的精神的痛苦,富有代表性。

意思是: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出自:唐·王昌龄《长信怨·其三》原文: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释义: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宫中谁第一,飞燕在昭阳。 杜甫《哀江头》: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杜牧《月》: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沈沈。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长信秋词》是拟托汉代班婕妤在长信宫中某一个秋天的事情而写作的。古乐府歌辞中有《怨歌行》一篇,其辞是:“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诗相传是班婕妤所作,以秋扇之见弃,比君恩之中断。王昌龄这篇诗写宫廷妇女的苦闷生活和幽怨心情,即就《怨歌行》的寓意而加以渲染,借长信故事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的生活。

  诗中前两句写天色方晓,金殿已开,就拿起扫帚,从事打扫,这是每天刻板的工作和生活;打扫之余,别无他事,就手执团扇,且共徘徊,这是一时的偷闲和沉思。徘徊,写心情之不定,团扇,喻失宠之可悲。说“且将”则更见出孤寂无聊,唯有袖中此扇,命运相同,可以徘徊与共而已。

  后两句进一步用一个巧妙的比喻来发挥这位宫女的怨情,仍承用班婕妤故事。昭阳,汉殿,即赵飞燕姊妹所居。时当秋日,故鸦称寒鸦。古代以日喻帝王,故日影即指君恩。寒鸦能从昭阳殿上飞过,所以它们身上还带有昭阳日影,而自己深居长信,君王从不一顾,则虽有洁白如玉的容颜,倒反而不及浑身乌黑的老鸦了。她怨恨的是,自己不但不如同类的人,而且不如异类的物--小小的、丑陋的乌鸦。按照一般情况,“拟人必于其伦”,也就是以美的比美的,丑的比丑的,可是玉颜之白与鸦羽之黑,极不相类;不但不类,而且相反,拿来作比,就使读者增强了感受。因为如果都是玉颜,则虽略有高下,未必相差很远,那么,她的怨苦,她的不甘心,就不会如此深刻了,而上用“不及”,下用“犹带”,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其实是非常深沉的怨愤。凡此种种,都使得这首诗成为宫怨诗的佳作。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似:“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首句是说由得宠而失宠。“欲何归”,点出前途茫茫之感。次句对物伤情,检点旧日舞衣,余香尚存,但已无缘再着,凭借它去取得君王的宠爱了。后两句以一个比喻说明,身在冷宫,不能再见君王之面,还不如轻盈的燕子,每到春来,总可以绕着御帘飞翔。不以得宠的宫嫔作比,而以无知的燕子对照,以显示怨情之深,构思也很巧,很切。

  但若与王诗比较,就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差距来。两诗都用深入一层的写法,不说己不如人,而叹人不如物,这是相同的。但燕了轻盈美丽,与美人相近,而寒鸦则丑陋粗俗,与玉颜相反,因而王诗的比喻,显得更为深刻和富于创造性,这是一。其次,明说自恨不如燕子之能飞绕御帘,含意一览无余;而写寒鸦犹带日影,既是实写景色,又以日影暗喻君恩,多一层曲折,含意就更为丰富。前者是比喻本身的因袭和创造的问题,后者是比喻的含意深浅或厚薄的问题。所以孟迟这篇诗,虽也不失为佳作,但与王诗一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沈祖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