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虚词(高考文言文一般是哪18个虚词?只要18个不需要解释)

种一个月亮 诗词大全 5

高考文言文一般是哪18个虚词?只要18个 不需要解释

高考文言文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文虚词一共有18个,分别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而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高中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这18个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文言文18个虚词有:之、乎、也、而、以、为、何、若、如、皆、乃、故、以及、为之、何以、复、其、岂。之:表示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乎: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呢”。也:表示肯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常考的共有18个,分别是之、乎、者、也、因、其、所、与、而、且、乃、于、若、为,则、何、以、焉!其用法和意义如下:之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例:(1)太后盛气而揖之。

18个虚词分别是?

《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教材中常见的17个文言虚词 安、但、耳、夫、盖、故、或、即、既、然、虽、遂、惟维唯、已、矣、犹、哉 虚词用法 而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

18个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考试大纲》规定的是18个虚词,而不是8个。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而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文言文中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这些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文言文占据高考语文阅读部分的半壁江山,与现代文阅读平分秋色,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入,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将会逐步加大。

语文高考十八个虚词的顺口溜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 【奇思妙想】这个口诀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记住18个常见虚词,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头号美女王语嫣,何其弱不禁风。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实词和虚词,向来是文言文阅读的热门考点。

文言文中的18个虚词是什么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 而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什么事是文言文里的虚词实词?

关于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王力先生在他的《古代汉语》一书中有界定。

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副词,每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副词,常常)1幸 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幸而)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希望)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幸运的)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示例解释:矣——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矣,用于陈述句尾。助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实词: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当户(... 42. “火”。

高中文言文18个常见的虚词

18个常见的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扩展资料 而 (一)连词基本认知:而是古代汉语中使用最广泛的连词,它包括各种语法、逻辑的关系,如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修饰、目的等。

文言文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如下: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

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实词: 屠:这里指屠户,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晚:夜晚,晚上。 归:回家。 止:通“只”,翻译为仅,止。 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

高考文言虚词18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十也 十以 十因 十于 十与 十则 十者 十之 【而】连词:可连结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并列关系。

高考文言虚词用法释义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何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乎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乃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其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且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若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所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标签: 虚词 连词 用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