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代表作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王侍中集》:三国王粲撰,是王粲所做诗、赋、论、议的集合;《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的是建安时代的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的是建安时代的文学。
建安文学乃系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种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有所谓「风」、「骨」的风格特色。
什么叫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就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时期许多军阀割据混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这时期获胜的军阀便是曹操。曹操为代表的一些中小地主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基础,在政治文化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如下:曹氏父子,包括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代表作有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曹植的《燕歌行》,曹丕的《与吴质书》等;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莱、徐干、阮璃、应玚、刘帧。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蔡琰等人。
建安文学之所以兴盛,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祸延绵,人民妻离子散,四出逃亡,或死于乱军之中,或死于饥荒疠疫。
建安文学一般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而创作主要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故称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蔡琰。故本题答案为C。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文学特点: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通过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比较开阔,自由通脱。
建安文学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曹魏年间的文学作品。这种作品的形式多样,内容富有现实主义精神。与其时代背景有很密切的关系。建安文人目击种种社会的惨状,极有切身的感受。故当时的文学作品,多有反映现实的主题,描写战乱、人民疾苦和渴望国家统一的作品大量产生。儒学的衰微也助长建安文学的兴盛。
建安文学指东汉末年文学他以什么直面现实?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在当时建都的邺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
【建安风骨简介】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建安文学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形成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建安文学以曹魏建安年间为中心,上起汉桓帝末年,下迄曹魏黄初年间,前后约三十余年。
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积极影响:打破了汉代 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 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促进了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强调了作家的个人风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学高度。
建安文学指的是什么?
建安文学指汉献帝建安至魏初三十至四十年间的文学。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代表人物除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以外,还有“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莱、徐干、阮璃、应场、刘帧。东汉建安(公元196—220年)年间至曹魏黄初、太和年间(公元220~233年)产生的诗歌统称为建安诗歌。
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人物有曹操、曹丕和曹植。
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繁荣的原因何在
建安文学的风格特点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主要介绍
建安时期,无论是诗歌、辞赋,文章等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尤其是诗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创作高潮,使汉乐府诗完全成熟,五言诗体得以发展,七言诗体从此开创。
曹操又率先冲破儒学的禁锢,打破当时盛行的骈体文格式,采用通脱的文体作文章,追随他的文人学士亦积极响应。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②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③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④鲜明的民歌情调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特征:
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的作品.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充实的内容.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的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开阔,自由通脱.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3.建安诗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散文:体式多种多样.
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建武以还,士民秉礼.迨及建安,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三也.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辞,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四也.��
文心雕龙: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貎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子俶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袵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槩而多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