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司谏书(与高司谏书赏析)

风中的自由气息 古诗鉴赏 6

《欧阳修 与高司谏书》(欧阳修)全文翻译鉴赏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效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维幸察。不宣。修再拜。 【注释】 1高司谏:即高若讷。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㊴,亦谏臣之一效也。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B40,伏惟幸察。不宣㊶。修再拜。 [注释]① 高司谏: 指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山西榆次)人。官至参知政事和枢密使。

与高司谏书骂得最凶的一句是“君子之贼”。愤愤不平的欧阳修给高若讷写了这封信(《与高司谏书》),将高若讷大骂了一通,并将高定性为“君子之贼”,甚至让高“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

《与高司谏书》一文,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理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欧阳修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与高司谏书赏析

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穷究其理,无可遁形。作者绵长的说理论证风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深厚的笔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朝廷中的许多官员试图援手,然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不仅没有出手相助,反而在友人处公开诋毁范仲淹,这让欧阳修深感愤怒。面对高若讷的背离,欧阳修决定以笔为剑,写下一封痛斥高若讷的信件,表达他对公正与道义的坚守。

欧阳修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与高司谏书》、《新五代史》、《秋声赋》、《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等。《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

敬爱的司谏足下,欧阳修在此恭谨致书,回溯往事,那是在我十七岁的那个夏天,我在随州,偶然看到天圣二年的进士及第榜,才初次记住了您的名字。那时,我尚年轻,未有广泛交际,又身处远方,只闻宋舍人兄弟、叶道卿、郑天休等人的文学才华广受赞誉,被誉为时代瑰宝。

《与高司谏书》古诗原文及翻译

修再拜。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顿首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

欧阳修在《与高司谏书》中,对高司谏的品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起初,欧阳修对高司谏的声名并不了解,只听说他与宋舍人兄弟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以文学知名。然而,欧阳修发现高司谏在众多名士中并无突出表现,对他产生了疑惑。随着年月流逝,欧阳修再次到京师,得知高司谏已成为御史里行,但仍未深入了解。

恭敬地希望您明察 伏,叩首跪拜,表恭敬,尊敬。惟,幸:都是一个意思,表希望。察,明察。

曾巩 诗文作品《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骈文需要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句式两两相对。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欧阳修散文的散文有何特点?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其一,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其二,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其三,富于变化,开合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

不是。前两篇属于政论文,而第三篇剩余叙事性文章,所以这三篇文章是两类。欧阳休是北宋知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许多文章传承后世,影响力还真不小。

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他的议论文有些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例如早年所作的《与高司谏书》,揭露、批评高若讷在政治上见风使舵的卑劣行为,是非分明,义正辞严,充满着政治激情。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春思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这时,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为保全自己,划清界限,处处说范仲淹的坏话。听闻他的毁谤,官为馆阁校勘的欧阳修怒发冲冠,慷慨激昂的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怒斥其为“君子之贼”,讽刺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信末还挑战式的提出:“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的《欧阳修》翻译,有原文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问题描述: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老师要我们自己找翻译,这翻译在宋史中是有删节的。很多我不会,只能求组大家了,谢谢!

解析: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 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超群出众,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而文章体裁风格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士人大多因循守旧,所作文章见识浅薄,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供,以改变当时的文风,但因笔力不足而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承受州时,在当地一大姓李氏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读后十分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以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赶他,和他并驾齐驱。考进士,名列第一,选拔到甲科,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儿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去原著啊?”让他同修起居注,于是又让他掌管制诰。按惯例,对这个官职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仁宗了解欧阳修,诏令特意授予他。

主持嘉佑二年(1056)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坚决加以排斥,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退休。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

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发乞求退休更加迫节。熙宁五年(1072年),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谥号为文忠。

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文字的多少恰到好处。议论上,简单而明了,精确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独到之处,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他提携后进,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泛宣传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又独立写成了《新五代史》,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苏轼为欧阳修文集作序说:“论说道理与韩愈相似,议论政事与陆贽相似,记叙事情与司马迁相似,诗词歌赋与李白相似。”有见识的人认为这番评论是很有见地的。

标签: 欧阳修 高司谏书 高若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