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真正义出自?
严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yán zhèng,意思是严肃正直;严格公正,出自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
颜氏家训中的教子篇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上智之人无需过多教诲,下愚之人即使教导也难有成效,而对于中庸的人来说,教育则是必要的启蒙。古代圣王实行胎教,孕期中的母亲应保持行为端正,以礼仪规范影响胎儿。出生后,师保会教导孝、仁、礼、义等美德。
今天开始一本新书——《颜氏家训》,颜老夫子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整顿家风,教导子孙。接下来就跟着小二书斋一起阅读经典。谁说只有现代才有胎教,看看古代版的胎教之法,也是有理有据。【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实乃出于无奈。教育子女,严肃而不轻忽,慈爱而不简慢,二者皆需兼顾。爱子之心常有偏颇,聪明伶俐者固然可爱,顽皮愚笨者亦需怜悯。有个士大夫以教鲜卑语和琵琶为孩子出人头地的捷径,我则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之路,应注重平衡和全面,而非单一技能的追求。
颜氏家训最著名的一段如下: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出自《颜氏家训·教子篇》翻译: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颜氏家训》的第二篇“教子篇”主要阐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重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认为胎教、幼教等皆十分重要:“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家规家训家风怎么写?
家训家风家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举止行为、交友治家、为人处事。
颜氏家训教子篇翻译是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颜之推所著的一本家庭教育经典,主要目的是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培养他们健康、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品质。
原文如下: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篇主要阐述了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颜氏家训》教子篇原文及译文
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诫子书》出于诸葛亮之手,是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短小精悍,通过简练质朴的文字,将爱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道理... 《孟子▪离娄》记载:公孙丑问孟子“为什么君子要易子而教呢?
原文: 作者:顾炎武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
颜氏家训中教子篇翻译 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人之爱子,亦不愿汝曹为之。俗谚曰,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颜氏家训教子篇原文及翻译
翻译:他曾经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已经十七岁了。我把他的教育写在玉板上,藏在金匮里,等他长大几岁,就可以避免鞭打了。”2. 人之爱颂和带子,亦不愿汝曹为之。俗谚曰,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翻译:人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也不希望你们这样。
《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专著。
然而,溺爱往往导致不良后果。父母应以威严与慈爱并存,既不可过于严厉伤及孩子情感,又不可过度纵容。教育如同疾病治疗,需要用适当的训诫和引导,而非苛责或奖励不当。如大司马王僧辩的母亲,严苛教育使儿子成就功业,梁元帝时的学士若能适当训导,亦可避免结局的悲剧。
《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它流传广泛。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晚年的心血之作,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儒家思想如何应用于家庭教育,旨在保持家族传统和地位。这部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经验的总结,而且对后世封建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颜之推本人被范文澜誉为南北朝最通儒最有思想的学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评价。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名人家训、名人家谱、名人家规?
中国历代名门家训集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慈祥,慈爱,仁慈, 动词 爱怜。《史记.卷四.周本纪》:「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 名词 父母对子女的爱称为「慈」。
威严的意思是: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威风和尊严 出处:叶圣陶 《火灾·义儿》:“英文先生觉得这太难堪,非叫义儿立刻退出课室,不足以维持自己的威严。
颜之推的文言文《以学自损,不如无学》的原文及翻译 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本文选自】南北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原文】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解】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凌,欺侮。
《颜氏家训·教子》文言文翻译
对于《颜氏家训·教子》这一文言文,大家来翻译一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颜氏家训·教子》文言文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原文】
夫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翻译】
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时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怀孕三个月的时候,出去住到别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视,耳朵不能乱听,听音乐吃美味,都要按照礼义加以节制,还得把这些写到玉版上,藏进金柜里。到胎儿出生还在幼儿时,担任“师”和“保”的'人,就要讲解孝、仁、礼、义,来引导学习。普通老百姓家纵使不能如此,也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就加以教导训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免鞭打惩罚。只要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自然敬畏谨慎而有孝行了。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也并非想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他因受责骂训斥而神色沮丧,不忍心使他因挨打而肌肤痛苦。这该用生病来作比喻,难道能不用汤药、针艾来救治就能好吗?还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愿意对亲骨肉刻薄凌虐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父子之间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骨肉之间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简慢了就慈孝都做不好,轻忽了怠慢就会产生。
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聪明俊秀的固然引人喜爱,顽皮愚笨的也应该加以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对他好,却反而会给他招祸殃。
北齐有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个儿子,已有十七岁,很会写奏札,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差不多都学会了,凭这些来服侍三公九卿,一定会被宠爱的,这也是紧要的事情。”我当时低头没有回答。奇怪啊,这个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儿子!如果用这种办法当梯子,做到卿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的。
作者简介
颜之推(531年-约595),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曾著有《颜氏家训》,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颜之推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世传《周官》、《左氏春秋》。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代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依他自叙,“予一生而三化,备苶苦而蓼辛”。叹息“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颜氏家训》是他晚年之作,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称他是“当时南北两朝最通儒最有思想的学者”。
作品出处
《教子篇》出自《颜之推·颜氏家训·第二篇》
《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分别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风操第六、慕贤第七、勉学第八、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心第十五、归心第十六、书证第十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