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家亡的诗句
国破家亡的诗句如下:《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难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春望中描写杜甫面对国破家亡的凄惨景象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分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在金庸小说《飞狐外传》的结尾,胡斐与已经出家的袁紫衣告别,袁紫衣念了一句佛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一幅原本京城之内繁华无比却因为战火变得杂草与荒木丛生的一派物是人非、国破家亡的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关于国破山河的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全诗及诗意,越快越好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如何鉴赏诗句“白头搔更短?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出自唐·杜甫的《春望》。这两句诗的意境是:满头的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插不住那簪子了。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更增一层悲哀。《春望》抒发了作者忧时伤乱的感慨,全诗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实,这满头稀疏的白发是诗人忧愁劳心所 致。
在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由于出身于优渥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同时平稳的境遇也让她的天真烂漫得到了很好的延续。
谢谢邀请。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再熟悉不过了。类似这样的诗句有很多: 1: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入武林 张煌言 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求关于北宋末年的战乱,国破家亡的诗句描写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其二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其三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④不胜簪。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写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
《春望》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杜甫此时仍陷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诗人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感慨与忧伤。首二句从大处着眼,是悲壮之笔;次二句从小处落笔,言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沈得潜注意到这两句诗是"乐处皆可悲"(《唐诗别裁》)的对比式写法。
从修辞角度欣赏山河破啐风飘䋈身世浮沉雨打萍从修辞角度欣赏山河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文天祥《过零丁洋》里面的诗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破家亡时的凄凉景象描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宋朝事实上已经灭亡了,弃守都城,皇帝和朝臣纷纷逃亡,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我心目中的南唐后主一一李煜》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皇帝 ,他的亡国之音打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 《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著名爱国七言律诗。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女人害人的诗句?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2.言到红颜难相会,举酒邀约独自醉。 国破家亡梦方醒,原来红颜是祸水 3.美女西施杨贵妃,昭君出塞貂禅美。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
以下是一些描写无心做事的诗词: 1. 唐代张籍《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这样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描写国家破亡的古诗词有哪些?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3、《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4、《塞上曲》【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5、《少年行》【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文: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6、《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8、《马上作》【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9、《病起书怀》【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病体羸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身一人远离京城,客居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10、《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