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讲解、赏析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作者】唐·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子夜四时歌》春歌为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原文及翻译见下。原文: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翻译:秦地有位叫罗敷的女子,在绿水边上采摘桑叶。白皙的纤纤手指攀在青枝上,嫩红的面容在阳光下特别鲜亮。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子夜四时歌四首·秋歌》;【作者】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古诗《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诗词注释与赏析
李白·子夜四时歌①·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③情。何日平胡虏④,良人⑤罢远征。【注释】①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多写闺思。②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③玉关:即玉门关。④虏:对敌方的蔑称。
冬歌 明晨驿使就要出发,思妇们连夜为远征的丈夫赶制棉衣。纤纤素手连抽针都冷得不行,更不说用那冰冷的剪刀来裁衣服了。妾将裁制好的衣物寄向远方,几时才能到达边关临洮?
《子夜四时歌:秋歌》nián dài : táng 年代: 唐 zuò zhě : lǐ bái 作者: 李白 cháng ān yī piàn yuè ,wàn hù dǎo yī shēng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qiū fēng chuī bú jìn ,zǒng shì yù guān qíng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长安的夜空皓月当空,无数家庭传来捣衣的声音。秋风吹拂却无法消散,对玉门关的思念始终如一。何时能够平定边疆的敌寇,丈夫们才能结束漫长的远征。【注解解释】子夜四时歌:这是四首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诗歌,多聚焦于女性的情感。捣衣:将洗涤过的衣物放在砧板上,用木槌敲打以去除碱性。
李白的子夜吴歌有以下四首: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四时歌秋歌古诗李白是中秋写的吗?
《子夜吴歌·秋歌》是《子夜四时歌》中第三首,李白是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新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没有明确是中秋写的。
作者表达了: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原文: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四首》,每首六句,分咏春、夏、秋、冬四季。六朝乐府即有《子夜四时歌》,为李白所承,此体向作四句,内容多写女子思念情人的哀怨,作六句是李白的创造,尤具新意。《春歌》吟咏了汉乐府《陌上桑》诗中美女秦罗敷的故事。秦罗敷不仅有美貌,更有美丽的心灵。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唐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古诗《子夜四时歌·秋歌》诗词注释与赏析
李白·子夜四时歌①·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③情。
何日平胡虏④,良人⑤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四时歌:共四首,写春夏秋冬四时。多写闺思。
②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③玉关:即玉门关。
④虏:对敌方的蔑称。
⑤良人:丈夫。
赏析
秋月如银的京城,正是赶制冬季军衣的时候,表面上一片平静。秋风吹过,传来低沉的捣衣声,好似千家万户的哀叹,每一声都寄托着对边关亲人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这里诗人用清月、秋风先营造了一种秋思绵绵的气氛,而玉关、砧声又使这凄婉的思绪遥遥无期,将原本就凄凉的情绪再推高一层。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只有扫平边塞之敌,才能不再远征,万家团圆。这不正是千家万户的心声吗?
子夜四时歌①·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②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③。
【注释】
①子夜四时歌:这首诗出自于《南北朝乐府民歌》,属南朝民歌。
②罗帐:闺房中卧榻前挂着的绸缎幔帐,这里指的是窗帘。
③千里光,指月光,意思是托月光寄情给千里外的人。
赏析
本诗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民歌。现存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秋歌》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清新浅近的语言,再现了思妇对出征丈夫的怀念。前两句写秋风渲染气氛,后两句借明月直抒情思,意境高远。全诗虽无一句写女子的眼泪、叹息,但由于把女主人公的感情与秋风、明月等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创造了悲凉的气氛,真实地再现了江南女子的相思之情,风格哀怨缠绵。所以至今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