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雪景赏析原文及翻译
原文: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西湖的雪景 ——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 钟敬文 作者简介 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生于广东汕尾,客家人,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同时写作散文与新诗,出版了散文集和民间文艺论集。
特点:冬季西湖独有风姿,西湖的雪景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空阔朗润,别有风情。因为有了西湖,连雪花也成了拥有灵性的诗人;因为雪的沐浴,西湖便陡然高雅了许多。
赞美西湖的诗词如下: 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八景有哪些?
西湖八景有: 南屏晚钟 雷锋塔的对面就是南屏山,南屏晚钟就是在南屏山下的净慈禅寺里的。南屏山北麓有净慈寺。
西湖是杭州的人间天堂。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宜人。春天的西湖杨柳依依,百鸟争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西湖,荷花争相斗艳,吸引了许多游客;秋天的西湖,桂花飘飘洒洒,微风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直沁人心脾。但是我最喜欢冬天的西湖,因为这里有令人神往的断桥残雪。
西湖雪景的特点:宁静清绝、幽静深远、洁白广阔。描写西湖雪景的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作者如何从三方面来描写西湖雪景。
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分别是: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
西湖雪景在中国文学中有着丰富的描绘,许多诗人都曾为西湖雪景的美丽写过诗句。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作者从哪三个角度对西湖雪景进行了描绘?
作者看到了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创作背景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张岱在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即写于他避居剡溪山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湖心亭看雪》以白描的手法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写雪,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痴迷的雅趣以及内心的淡淡忧愁。环顾岛外景色描写。近景写心境,远景写感受,最著名的是远景的感受。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从三个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分别是:
1、未游西湖时,从听觉角度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游西湖时)先总写全景远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游西湖时)后具体描写近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扩展资料1、简介: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2、赏析: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读来觉得这简直不是文章,而纯粹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的感通,因为作者把很多会于心的东西流于言外,用旷达和幽静共同酿制了一种近乎纯美的意境。
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特点: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 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天人合一,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
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的表达效果: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句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句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调”,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
作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通过他与“客”的“合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也受到了“痴”的精神感染,让他若有所悟,若有所思。文章至此戛然而止,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