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瘙痒》翻译
县令听了二人的诉讼后,立即令两名衙役拷打羊皮。 打了一会儿后,县令喝住了衙役,令二人到羊皮跟前看一看,结果,背盐人高兴了,但担柴人吓得浑身发抖,只得如实地交代偷羊皮的经过。 原来,衙役用木棍拷打羊皮后,从羊皮里散落不少盐末,证明这张羊皮是背盐人的。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第一任东莞知县毕瑄在莞城东北、今天的莞城万寿路创建了东莞的县署。
地方志,如果是想了解某人以前当县令的状况可以查一查他在当时的一些文章以及有人之间的书信忘来,或者是别人的记录。
明朝县令按明史职官志记载俸禄为一年九十石。 明代一朝,文官俸禄都很低。 正一品,月87石,年1044石。明代自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所以一品大员属于虚职。
于成龙可谓是大器晚成之人,他入仕晚,但是他的升迁速度很快,从一个边陲小县令到清朝的封疆大吏。他的升官不是靠溜须拍马,走后门来的。而是在任期间真真切切的为老百姓去办实事,是靠良好的口碑得来的。于成龙去世后被康熙皇帝追赠为太子太保,赐谥“清端”。
咸宁旅游景点介绍 咸宁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
咸宁有哪些旅游景点咸宁主要旅游景点:陆水湖·九宫山·赤壁古战场·太乙洞·星星竹海·咸宁温泉·玄素洞·潜山·黄盖湖·半壁山·北伐战役遗址·赤壁摩崖石刻·李邕石室·赤竺碑廊·峨石宝塔·李自成墓·凤雏庵·云中湖·“131”工程等赤壁古战场,天然玄素洞,陆水湖风景区,九宫山,龙佑赤壁温泉度假区。
明代不论北京和南京,都没有县令,管理京城的官衙叫“顺天府”。 京城百姓要上告就直接去顺天府告。
王洛宾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人,13岁那年只身跑到东北投奔红色苏俄未成,18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跟随俄国沙皇的小姑母学习西洋音乐,后来因家贫难以供养而辍学,24岁那年,北平芦沟桥事变爆发,他再次出走,奔赴大西北参加了作家萧军、塞克、丁玲领导的西北抗日战地服务团。
富顺文庙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县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间,由于地处边陲,僚汉杂居,盐业虽盛而文风2未开。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选派太常博士名学者周延俊来富顺任知监,努力兴教化,办学校,培育士子。
明朝县一级的官吏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 主官、佐贰官(即副手)、首领官、教职、杂职、杂役。
公鼐是哪里人
公鼐是明末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提出“齐风”的诗歌主张,公鼐“论诗主张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情反对模拟复古”,与于慎行、冯琦时称“万历前期山左三大家”,在晚明诗坛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人一起标举“齐风”共同推动了万历前期山左诗坛的发展,以地域之风影响全国,成为晚明诗风走向的先导。
首先,咸安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尤以温泉度假区最为著名。咸安温泉位于大九湖风景区附近,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适合养生和放松身心。此外,这里提供多种温泉疗养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其次,咸安的自然风光令人赞叹。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景点,湖区鸟类栖息繁多,适合观鸟和拍摄。
大唐小郎中 刑名小师爷 本草王 冒牌知县 风流神针 刀笔吏 明朝卦师 穿越成知县 我在大明当知县 1回到古代当县令 大唐小郎。
《点石成金》 晋朝的旌阳县曾有过一个道术高深的县令,叫许逊。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驱鬼治病,百性们见他像仙人一样神,就称他为“许真君”。 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 4. 翻译一下 原文: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
世界上有哪些难以置信却又真实存在的事?
因为归有光是三甲进士出身,不能授馆阁之职,按照常规,他只能到僻远的长兴县这样的小地方当知县。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两者之间有以下区别: 1. 职掌不同:县令是明代设立的地方行政官员,主要负责治理县级行政区域。
第三个是人民公园,它是兴宁最老的公园,随着兴宁的发展,新建了好几个公园,但我觉得都没有老公园那么有味道,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来玩过的原因吧。 兴宁,粤东边陲的一颗明珠。兴宁人热情,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招呼一聚。
张县令很快就走马上任了,百姓见到新县令仪表堂堂,颇有风度,心想些一定是个为民办事的好官,可他们都没有料到眼前的这个俊书生只会舞文弄墨。
盘庚之后,传弟小辛,小辛之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武丁即位为王。武丁在位59年,“修政行德,天下咸...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秀,汉高祖九世孙,其父刘钦曾任南顿县令。刘秀曾入太学,习《尚书》。
公鼐的历史评价
明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焦竑评公鼐“先生才识独出,综鉴复富。故其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能牢笼载籍之菁华,不为靡曼剥夺之语。盖直取独见,上媚千古。犹烟云之出没,忽乎满前,不可以为方,卒其所为法者,丙丙如丹。噫,可谓异已!”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评公鼐“言诗于万历,则三齐之彦,吾必以文介为巨擘焉。”对此评价,公鼐是当之无愧的。清朝一代诗宗、刑部尚书王士禛评公鼐吾乡公文介公鼐,万历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绝句尤工。—王士禛《池北偶谈》明代著名政治家杨涟评公鼐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作为同时代人的杨涟极为钦慕公鼐,认为公鼐“有古大臣之风……心丹识卓,骨劲力沉,范希文(范仲淹)、司马君(司马光)实伯仲间者。” —杨涟《与秦贞予刺史书》明·杨涟小传杨涟(1571~1625),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杨涟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历史余音在明后期的历史舞台上,公鼐、杨涟等人就像一颗闪烁而耀眼的彗星,轻轻划过明朝后期动荡不安的历史天空,公鼐以其当朝文学鸿儒的身份保持着自己应有的士大夫尊严,而像公鼐这一批人的存在不仅是中华正气文明的继承者也是捍卫者,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谱写千年来的昂扬起伏的“激浊扬清、为民请命”的正气旋律又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亦增加了一节悲剧美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