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萝李商隐(“世界微尘里”的出处是哪里)

海浔深蓝 诗词大全 1

北青萝李商隐翻译及赏析

翻译: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拄着枯藤。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北青萝 (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作者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诗:“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唐·李商隐《北青萝》: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李商隐的寿命不长,只活了46岁,《北青萝》是他41岁时的作品,这首诗有着禅佛思想,这与他早年的“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思想有着天壤之别。

残阳是什么意思?

残阳释义:快要落山的太阳。 出处: 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诗:“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用法:作为名词使用。

此句诗出自于唐代李商隐的《北青萝》,全诗为: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北青萝①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②。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③。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④。注释 [注释]①青萝:指山。②崦(yān):指日没的地方。③初夜:黄昏。④“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

《北青萝》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1卷第11首。《北青萝》原文 北青萝 作者: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北青萝》注释 ①北青萝:在今河南济源县王屋山中。②崦:山。

“世界微尘里”的出处是哪里

“世界微尘里”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全诗《北青萝》唐代 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唐•王建《春词 后生(年青人) 后生血气豪,举动见老丑。——唐•杜甫《上水遣怀 》 憎(讨厌)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北青萝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籐。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北青萝翻译及注释 翻译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著一枝青籐。

《北青萝》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注解】①青萝:山名。②崦(yān):即“崦嵫”(yān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③初夜:黄昏。④宁:为什么。

李商隐《北青萝》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 山名,在王屋山中。 《北青萝》 唐代 李商隐 原文: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北青萝》;【作者】唐·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李商隐诗词《北青萝》原文译文赏析

  《北青萝》

  唐代: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注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崦(yān):即“崦嵫(zī)”,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初夜:黄昏。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宁:为什么。

  【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惮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扩展阅读:人物生平之应举之路

  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取了进士。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标签: 青萝 僧人 微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