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一 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 数的分类和集合: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等的概念和分类。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性质和规律。
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四字短语及解释 头晕目眩:头脑昏迷,眼睛昏花。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昂然挺立:仰头挺胸无所畏惧地直立着。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蜂喂蝶阵:形容蜜蜂蝴蝶非常多。
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
显微镜的各部分的结构和用处(使用方法、步骤) 怎样制作植物标本和动物标本 3.探索的基本步骤 4.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所有特征 5.粮食作物的分类 6.裸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性知识点?
词性概说 词性指作为划分词类根据的词的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如下: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经线经过两极点,形状半圆,指示南北方向,长度相等。
1 我上中学了 中学生活新变化:(1)、同学的重新组合; (2)、学习科目的增加;(3)、学习任务和特点的变化;(4)、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积极适应新生活:(1)、自觉遵守中学的规章制度;(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3)、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2.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终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这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 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形状:球体。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经纬线特点。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
地理是一门涉及自然和人文等多个领域的学科,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可能比较容易理解,而有些则可能比较困难。
日变化:指一天内的气温变化。气温的日较差=(该天)最高气温-(该天)最低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南北半球一样)。2. 年变化: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记叙文 能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能运用描写凸现景物特征、丰富叙事内容;中心突出、描写到位。
三国鼎立这一课一共分三个知识点。 一是官渡之战。曹操采纳许攸的建议趁夜火烧乌巢,断了袁绍大军的粮草,最后曹操以少胜多。 二是赤壁之战。
七年级上册英语九单元复习资料及重要单 词
重点单词:postcard, call, lie, sun, line, take, wait, walk, trip, few, sales, enjoy, anyway, back, drive, off, hot dog, leave, restaurant, moment, place, things, most, still, star, run, study 2. 重点短语:lie in the sun , take photos, wait for, a few。
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根据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我们可以将细菌知识点归纳如下: 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至之市,而忘操之。_他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码。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他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何不试之以足?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能排泄废物 有应激性 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生长发育 能繁殖 遗传变异 观察法 P2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 初一上册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考点 ★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 ★ 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义务教育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以及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一上册语文的重点知识点 ★ 初一人教版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语文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
七上历史提纲 ——必背部分 远古居民 元谋人:云南 170万年——我国最早 北京人:北京 70—20万年 打制石器、天然火 半坡人:陕西 粟(黄河流域)——世界最早 河姆渡人:浙江 稻(长江流域)传说时代 人文始祖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华夏族的主体。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1.地球纬线的最大周长是赤道,长约4万km。 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 2.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州。四大洋中最大的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3. 地图上如果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但内容详细。
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复习资料商鞅变法:(七上P35-36) 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初一下学期各科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的感觉等感觉,分别由感官眼、耳、鼻、舌和皮肤感受。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触觉最敏感(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热觉最敏感(测试温度)。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味觉细胞→味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麻、辣、涩等为多种刺激后的综合感觉。舌对甜味最敏感是舌尖,苦味最敏感是舌根,咸味、酸味最敏感是舌的两侧。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耳蜗为听觉感受器。
P12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15、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遥控器)、紫外线(杀菌)为不可见光。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光的色散。
16、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7、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8、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9、光的直线传播:日食、月食、排直队、瞄准、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象(实象,形状与孔的形状、距离有关)等;光的反射事例:平面镜成象、看见不发光物体、物体反光等;光的折射事例:水中的物体、透过玻璃砖看物体、透镜成象等。
20、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21、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2、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2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1。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虹膜中央的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多少。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V=S/ t S=V t t =S/V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一本科学书是2牛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 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G= m g m= G / g g = G / m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 加润滑剂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质量大惯性大。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假胎生(卵胎生)。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花的结构(P108)——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人们用等高线把它们表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73.火山:由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火山灰、熔岩流组成。 火山的坏处: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发火灾、危及人类生命; 火山的好处:火山灰能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火山口富集大量的矿产,提供温泉 概念: 第一章 1.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 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 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 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 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 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 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双耳效应) 9. 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10.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 dB) 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 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 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4. 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光年(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 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可见光)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红外线、紫外线为不可见光。 15. 物体的颜色:由物体表面反射(不透明物质)或透射(透明物质)的色光来决定。 判断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相同的色光,若物体不反射任一色光,则物体呈黑色——注意:物体的颜色在不同的光线下颜色不同! 16. 光的反射:一束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射回来的现象,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光发生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反射角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光路是可逆的。 17. 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空气中角度最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当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8.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象(虚线表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方向相反。——以镜面为对称。 19. 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虚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20.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及光路图——区别:凸面镜(发散)和凹面镜(会聚)。 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有两个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有两个虚焦点(F1、F2),焦点到透镜中心距离叫焦距(f)。 2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P24) 倒立或正立 实像或虚象 放大或缩小 U>2f f U=2f V=2f 倒立 实像 等大 / f2f 倒立 实像 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 无 无 / U 22. 眼球由眼球壁(角膜、巩膜、虹膜、视网膜)和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组成—P33。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相当于凸透镜)。 23. 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经折光系统,在视网膜上形成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24. 眼疾:近视(戴凹透镜)、远视(戴凸透镜)、色盲。 25.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26. 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途径:外界事物→感觉器官(感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 27. 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28. 机械能:动能(运动着的物体所具有的能)和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形变多具有的能)。 29.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被选作标准的物体。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0. 运动(按运动路线):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改变):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1. 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意义: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32. V=S/ t S=V t t =S/V 33. 1m/s=3.6km/h 1m/s意义: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为1米。 34. 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3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秤),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弹簧秤伸长越长) 36. 力的单位:牛顿(牛),符号:N 37.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改变一个要素,效果就改变)可以用力的图示(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来。(注意:不要忘记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大小) 38.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施力物体:地球;作用点: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水平仪),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 m g m= G / g g = G / m ) g=9.8牛/千克: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牛 39. 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物体会产生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固体、液体、气体都会产生摩擦力) 40. 增大有利摩擦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加润滑剂 4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2. 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固体、液体、气体,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43. 二力平衡:一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同线、等大、反向(知一个力求另一个力,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结论:如果物体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不受外力或二力平衡 第三章 44.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的生长时期,这些周期构成了动物的生命周期。 45. 变态发育:变态:两栖类(青蛙) 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蝴蝶、苍蝇、蚊子、蜜蜂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成虫→受精卵:蝗虫、螳螂、蟋蟀 46. 精子和卵子(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受精卵(新生命的起点)的过程,叫受精。 47.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 48.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最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子)、输卵管(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场所)、阴道。 49. 母体和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 50. 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青春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以外的男女差异。 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 女:声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达。 51. 青春期特点:① 出现第二性征 ② 生殖器官发育并成熟 ③ 内脏功能日渐健全 52.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53. 受精方式:体内受精(昆虫、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 54. 胚胎发育方式:胎生(哺乳类);卵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假胎生(卵胎生)。 55. 无性生殖:无需经过精子和卵子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草履虫、变形虫)和出芽生殖(水螅) 56. 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又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57. 种子(按有无胚乳):有胚乳种子(营养在胚乳内)和无胚乳种子(营养在子叶内); (按子叶数): 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58.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9. 花的结构(P108)——主要结构:雄蕊和雌蕊 60. 传粉(花药上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自花传粉;异花传粉(虫媒花、风媒花);人工授粉。 61. 无性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主要):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62. 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转;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转。周期:约24小时(1天)。效应:昼夜更替现象;日月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转),特点:自西向东转动,地轴倾斜指向北极星。周期:约365.2422天(1年)。效应: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现象;日食月食现象 63. 晨昏线:晨线,黑夜到白昼的界线(日出线);昏线,白昼到黑夜的界线(日落线)。 64.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65. 时区:把全球分为24个地区,每一时区为150经度宽。 66. 区时: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并为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1800经线为东西十二区,区时相同,日期不同。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一天的开始。 注意:现实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都是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1200E的地方时);“北京的时间”为1160E的地方时;东西十二区以1800经线为中央经线,区时相同,日期相差1天。 区时的计算:东加西减 日期的计算:东减西加 67.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直射纬度的太阳高度为900,并向两侧逐渐减小) 日变化:正午最高,晨昏最低——地球自转 季节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地球公转 关系:杆影随太阳高度的改变而改变(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 68. 节气的划分依据(北半球):四季更替周期 春分(3月21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6月22日): 北回归线23.50N, 昼长夜短(白昼最长), 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N以北地区)极昼 秋分(9月23日): 赤道00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12月22日): 南回归线23.50S, 昼长夜短(黑夜最长), 南极圈及以北地区(66.50S以南地区)极昼 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太阳直射在哪半球就白昼长) 69. 根据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从低纬到高纬逐渐减少),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分为五个热量带: 北寒带:(66.50N—900N)——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北温带:(23.50N—66.50N) 热 带:(23.50N—23.50S)——太阳直射 热量最多 南温带:(23.50S—66.50S) 南寒带:(66.50S—900S)——有极昼、极夜 热量最少 70. 历法: 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阳历(最常用):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公历(年、月、日、星期):400年中插入97个闰年(366天,多2月29日) 阴阳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并结合地球绕日公转周期。 ——农历(年、月、日、节气):19年中插入7个闰月。 7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内地核、外地核);地幔(下地幔、上地幔);地壳。其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层以上部分(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全部为海洋)。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并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形成海沟、海岭、巨大的山脉(分界线),所以板块边界(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区。 72.陆地表面地形由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构成,是内力(火山、地震)和外力(风、流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起主要作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外力使地面变得平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