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是明君还是昏君(李亨是明君还是昏君)

渐黄昏烟落雨 古文典籍 2

刘懿之后谁继位?

我来解答! 刘欣 宣帝--元帝---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 刘兴是中山孝王 高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06年2月-195年4月在位。

李亨虽非昏君,但做事过于谨慎且缺乏识人之明。所以,在有生之年,终究没能结束安史之乱,实现大唐的复兴。(文:熊鱼自笑)浅见寡识,以就正于方家。

因为他能很好的把握皇帝的意思。 李泌善于针对昏君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进言,使他们不得不听从自己的意见,从而少办些误国害民的蠢事。

不是。(唐朝真正昏君是唐中宗,唐敬宗,唐僖宗等。一塌糊涂!)肃宗有些成就。主要是揍安禄山的成就。但失误也不少。算皇帝中“矮子中的高子”。

唐代宗是哪个朝代的?

唐代宗是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李隆基:唐玄宗,既是开创盛世的明君,也是毁掉盛世的昏君,功过参半。李亨:唐肃宗,拨乱平叛的乱世皇帝,纠正了唐玄宗后期的一系列弊政。1李豫: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失地,改革内政,休养生息。1李适:唐德宗,平定内乱,打击吐蕃,有一定的作为。

不是明君,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等。唐肃宗 李亨--唐肃宗 肃宗,名李亨(公元711-762年),唐玄宗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政变中惊 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与,曾被封为忠王。

广平王李俶就是唐代宗。继位后改名为李豫。唐肃宗李亨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到779年在位。 在代宗手里,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才真正结束安史之乱。

李亨是明君还是昏君

李亨,即唐肃宗,通常被评价为一位有着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不少缺陷的君主。他既展现出明君的某些特质,也暴露出昏君的迹象,因此很难简单地将其归类为纯粹的明君或昏君。李亨在唐朝中期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继承了父亲唐玄宗的一些政策,但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执政风格。

荒谬至极的问题!宋苟延残喘,不是因为赵构“英明”是因为无数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谓的议和也没坚持多久就被撕破脸,兵锋又至。

评价人物性格有非常强的主观性。李白作为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即使是在整个诗唐领域也是数一数二的。

李亨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但其重用宦官是其最致命的败笔。唐肃宗李亨很可怜,当了皇上也没过上好日子,平定安史之乱是头等大事,先是借助西域、回纥打了个大胜仗,而后又以宦官鱼朝恩监军吃了个大败仗,并听信鱼朝恩谗言,将兵败归咎于郭子仪,罢其兵权。

总体上来说唐肃宗李亨还算大唐的明君。因为在安史之乱,唐朝政权岌岌可危的时候,接过唐玄宗遗留下的烂摊子,承担起平定叛乱的责任,重用郭子仪,李泌,高仙芝李光弼等大唐名将平定叛乱,并一举收复首都长安和洛阳,为最终取胜取得条件,死后仅仅六个月后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大唐王朝转危为安。

肃宗李亨

唐肃宗李亨,大唐帝国第七代皇帝,是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原本名为李嗣升,李亨的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唐肃宗李亨一辈子几起几落,最终在患难之时继位,靠着极强的用人之能,任用郭子仪等收复两京,功在社稷。但是后期不明是非,使宦官干涉军政大权,为大唐帝国的衰落埋下了伏笔,更何况此时张皇后也开始参与国务,于是后宫、宦官导致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更加混乱,李亨也没有彻底完成安史之乱的镇压使命。但是李亨没有让大唐帝国提早灭亡,对于后面,也打下了一定基础,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兴师伐叛,镇压安史叛乱。对于后宫、宦官摄政李亨是不怎么管甚至听之任之,于是,宦官渐渐成为一种政治势力,插手军界,形成不可挽救的局势。

肃宗李亨 

唐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海内承平日久,军备废驰,百姓数代不识兵革。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官兵望风瓦解。叛军的战鼓惊破唐宫的《霓裳羽衣曲》时,唐朝已失去了潼关以东的半壁河山,唐玄宗惊慌万状,自长安出逃到马嵬驿后,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缢死杨贵妃。史称 “马嵬驿兵变”。

奉命在后安抚百姓的太子李亨率领的队伍中,一场有关国家安危的决策正在酝酿。父老百姓叩马进谏太子李亨:“我等愿率子弟随殿下东破贼,取长安。若殿下入蜀,谁为中原百姓之主?”太子之子建宁王李倓、广平王李俶(即后来的唐代宗李豫)及宦官李辅国亦进谏说: “今四海分崩,人心离散,一朝逃离,不可复返,不如留下召集西北守边之兵和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并力东讨逆贼,收复两京,削平四海,迎还天子,何必非要跟随天子一块入蜀,为儿女之恋呢?”在众人的拥护下,太子终于决定留下平定叛乱,收复失地,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玄宗继续西逃,分后军2千人及飞龙厩马给太子。公元756年七月甲子日,太子李亨于灵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年号“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唐肃宗李亨,初名嗣升,后又改名浚、与、绍,是唐玄宗第三子。本来,这太子的位置是轮不上李亨的。其中也有一番争宠夺嫡,挟私陷害的宫廷内幕。

玄宗共有30个儿子,作皇帝的时间长,内宠又多,即是被立为太子,也很难熬到登基的那一天。唐玄宗最初立的太子是李瑛,其母是张丽妃,原是倡妓。后来武惠妃宠倾后宫,生寿王李瑁,为让他继承皇位,便指示自己的女婿驸马都尉杨洄诽谤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有异谋。玄宗听信谗言,一日杀三子。然而武惠妃害人并没有利己,不久也死去了。寿王瑁的太子梦化为泡影。李亨以年长,于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他也算是得渔翁之利。然而李亨当上太子并不是好事,马上成为宫廷斗争的众矢之的。宰相李林甫攀龙附凤,为讨好武惠妃,曾建议立寿王瑁为太子,见李亨得立,恐将来不利于己,千方百计陷害李亨,虽没有得逞,却使李亨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又有杨贵妃、杨国忠兄妹为患。李亨就这样担惊受怕地在太子位置上苦熬了18年。现在他脱离玄宗自立,总算结束了这段提心吊胆的日子。

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以杜鸿渐、崔漪为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制度草创,文武官不满30人,直接控制的地区不过河西,陇右、顺化、扶风、天水等地。这个流亡朝廷规模虽然不大,但在当时京师陷落,皇帝出逃,天下无主的情况下,总算使唐朝廷的招牌没倒,使各地抗击安史的唐朝势力望有所归,战有所为,并给了他们一线光复唐朝的希望。

如常山颜真卿听说肃宗即位,以蜡丸奉表灵武,肃宗以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真卿颁禾河北、河南、江淮地区,诸道得知复国有望,尽努力坚守。长安百姓也日夜盼望太子收复长安。京畿豪杰偷袭安史官兵的事件相继不绝。安史集团虽攻克长安,由于人民的反抗,势力所及仅长安附近很小的地区。

至德元年 (756)五月,安史大将令狐潮围雍丘,守将张巡死守,屡败叛军,使其不得前进一步。次年,安庆绪又派尹子奇率兵13万攻睢阳,守将许远告急于张巡,巡与远合兵仅6800人守睢阳,二人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最后食尽援绝,网雀掘鼠以至杀妇人老弱来吃,前后大小四百余战,杀敌12万。睢阳陷落时,安史集团已丢失长安,无力南进了。

与此同时,安史叛将武令珣、田承嗣相继率军攻南阳,守将鲁炅苦守一年,城中粮尽,一只老鼠值数百钱。南阳失陷后又退保襄阳。张巡守睢阳,鲁炅守南阳,扼住了安史叛军南下的要冲,使唐朝的物资供应有了保障,也使江淮地区避免了叛军的践踏。

肃宗即位后,开始调集各路兵马,进讨安史。河西节度使李嗣业、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相继发兵至灵武,郭子仪亦率军五万自河北而至。为了声张军势,又派人去回纥、西域请兵。至是,肃宗军威始盛。肃宗以皇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 (今山西太原) 留守,防守河东。以第五琦为山南五道度支使,征发江淮租调以供军需。

然而,肃宗留击安史,实在是志大才疏,他没有经略天下的本事,又无知人善任之能。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听信只会空谈而对军事一窍不通的宰相房琯的妄言,让他统帅军队,收复长安。结果唐军一败涂地,死伤4万余人,第一次收复长安遂告失败。

至德二年 (757),形势稍有好转。郭子仪率军攻克居两京之间的河东郡,掌握了主动权。陇右、河西、安西、西域等地兵马会集凤翔,江淮庸调亦至洋川、汉中。肃宗接受了以前用人不当的教训,以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准备再度收复长安。

在此之前,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庆绪即帝位后,史思明驻范阳,拥有重兵,不听调遣。安史集团分裂。

这年九月,回纥怀仁可汗派其子叶护率精兵4千来到凤翔,帮助平定安史。同月,唐军15万,以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与安史10万军队战于长安之西。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安史将领李归仁率军从侧面进攻,唐军惊乱退却。唐将李嗣业赤膊执长刀身先士卒,杀数十名敌兵,才稳住阵脚。唐将王难得被箭射中眼眉,眼皮垂下遮住眼睛,扯去眼皮复战。回纥兵也在敌阵后发起猛攻。双方酣战半日,安史军溃败,唐军乘胜收复长安。郭子仪在陕城西又破安史军15万。安庆绪见大势已去,仓惶逃归河北,唐军遂收复洛阳。

安史集团丢失两京,安庆绪驻邺郡,与驻范阳的史思明勾心斗角,矛盾日趋激烈。为了保存实力以图再举,史思明曾一度归降唐朝。乾元元年 (758),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等九节度使率军60万进讨邺城的安庆绪。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似乎平定安史之乱指日可待。可唐肃宗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竟不设元帅,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节制诸军。唐朝以宦官为观军容使自此而始。

这时史思明又一次叛唐,派兵13万援救安庆绪。由于唐军号令不统一,宦官鱼朝恩自以为是,不听将领的建议,安阳一战,被史思明打得溃不成军,甲仗、战马遗弃殆尽。

乾元二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稳定内部后,卷土重来,复攻占洛阳及附近郡县。时肃宗又派李光弼代替郭子仪为副元帅。上元二年 (761),史思明在邙山大败李光弼,乘胜向长安进犯,在途中被其子史朝义杀死。史朝义在洛阳称帝,叛军内部更加分裂,从此再也没有力量向唐朝发动进攻了。

然而,此时肃宗当皇帝的生涯也快要结束了,平定安史的任务只好由下一代皇帝来完成了。

肃宗一朝,虽没有彻底消灭安史的势力,总算在危难时刻支撑起了唐朝这个破烂摊子,从安史手里收复了两京(洛阳得而复失),恢复了唐朝的统治。然而肃宗在位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严重的过失和后患。

首先是借回纥兵以平叛乱,肃宗曾与回纥约定,收复长安之日,子女玉帛皆归回纥,为回纥烧杀抢掠提供了合法的口实。

另外纵容地方骄兵悍将的跋扈行为。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部将李怀玉推侯希逸为节度使,肃宗也就委屈求全,承认既成事实。致使朝廷号令不严。以后骄兵悍将随意逐杀、废立节度使。

再者,听信谗言,无深虑远谋。肃宗一朝本该彻底平定安史之乱,不该让兵祸蔓延到下一代。可肃宗本人无有戡乱的雄才大略,对别人的意见又唯唯诺诺,不能果断采纳,坐失了许多良机。在收复长安之前,有谋士李泌建议,派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出河东,肃宗率兵据扶风,牵制住各路叛军,使敌人往来于千里之间,疲于奔命。然后派建宁王率军由长城与李光弼南北夹击,先捣毁安史集团的巢穴,再调集大军四合而攻之,可以彻底平定安史叛军。对这样一条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方案,肃宗竟没有采纳。结果唐军虽收复两京,却使叛军从容退回河北,除根不净。史思明杀安庆绪后,肃宗才想起李泌之计可用,准备以郭子仪统帅诸道兵7万人自朔方直取范阳,与李光弼前后夹击,使史思明背腹受敌。对这样重大的军事决策,竟听信宦官鱼朝恩的谗言,中途停止,使彻底消灭安史的计划又一次化为泡影。

还有开宦官专权之局面。肃宗自马嵬北行,留击安史叛军,宦官李辅国即参预政事。以后逐渐专权用事,初为太子詹事,后任判元帅行军司马事,掌握禁军。当时政事无大小,均由辅国专断,别人都称他为五郎而不敢呼其名。收复长安后,玄宗由蜀归来,住在兴庆宫,他竟敢矫诏把玄宗赶出兴庆宫。肃宗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后李辅国又任兵部尚书,就更难对付了。地方节度使多是他的人,得到任命后,要到他家谢恩。宰相萧华和肃宗达成默契,阻止他任宰相,李辅国竟强使肃宗免去了萧华的相职。对他的跋扈行为,肃宗一筹莫展,先是姑息敷衍,后是敢怒而不敢言,束手无策。

李辅国专权用事是与肃宗的张皇后互相勾结才得逞的。自肃宗留击安史叛军,当时还是良娣的张氏就一直跟随在身边。这位张良娣是一个富有心机又善于挟宠窃权的女人。肃宗北上朔方,每逢晚上休息,张良娣总是挡在外边,以备危急时掩护肃宗撤退。肃宗在灵武即位,张良娣产子刚三日,就下床缝战士衣。肃宗劝她休息,她说:“此非妾自养之时。”从当时张良娣的表现,还真有点与肃宗同生死,共患难的味道。可是后来她非但没把这些作风发扬光大,反成了她摄服肃宗,作威作福的资本。

由于张良娣在肃宗初即位的出色表现,因此受到肃宗的极力宠爱。形势稍一好转,她的权力欲慢慢滋长,并迅速膨胀。逃在四川的唐玄宗赐她一个七宝鞍。李泌劝肃宗,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悌不宜乘此。她在閤中迫不及待地对李泌说:“咱们是乡里旧相识,你怎么不替我说话呢?”肃宗子建宁王李倓见肃宗采纳了李泌的建议,把七宝鞍收了起来,非常高兴,以为父皇从谏如流,一定能完成复国大业。张良娣从此对李泌、建宁王倓怀恨在心。

宦官李辅国见张良娣得宠,且都怀恨肃宗的谋士李泌与建宁王倓。于是,二人狼狈为奸,互为表里,干了许多坏事。

他们先在肃宗面前进谗言说: “建宁王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肃宗不问青红皂白,将建宁王赐死。肃宗离开玄宗时,其子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都跟随身边。倓性英明果断,有才略。自肃宗马嵬北行,自选勇士,血战以卫肃宗。肃宗本来想以倓为天下兵马元帅,因广平王俶居长为冢嗣,恐重演玄武门之变的悲剧,才以广平王俶为天下兵马元帅。建宁王倓对此毫无怨言,非但无兄弟互相争名夺利之事,反而相处得很好。害死建宁王,李辅国与张良娣算是除掉了专权的一大障碍。

后来,张良娣升为淑妃,又由淑妃立为皇后。这位位冠后宫的张皇后当然不愿让别人的儿子为太子,更加紧罗织罪名,散布流言,陷害广平王李俶。可是,天不遂人愿,刚巧在这个时候,张皇后的长子李佋死了,另一个儿子李侗年幼,李俶又有大功,张皇后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肃宗至德二载(757),玄宗自四川归长安,住在兴庆宫。李辅国又与张皇后合谋,将唐玄宗赶出兴庆宫,迁往太极宫。唐肃宗虽痛哭流涕,但畏惧张皇后,竟不敢前去探望。

就这样,张皇后与李辅国互为表里,狼狈为奸,专权用事达数年之久,而懦弱的肃宗只得听之任之。宝应元年 (762),肃宗病重,张皇后为能继续专权,与李辅国反目成仇。先是想利用太了李俶除掉李辅国,被李俶拒绝。后又伏甲士于宫内,矫诏书召太子入宫,欲杀掉太子。李辅国之党程元振向辅国告密,辅国遂首先发难,率甲卒截留太子,逮捕张皇后党与百余人。张皇后闻变,逃入李亨寝宫躲避。李辅国带兵入寝宫逼张皇后出宫。张不从,哀求李亨救命。李亨受此惊吓,竟说不出话来,病势陡然转重,又无人过问,当天死于长生殿。李亨共当了6年皇帝,终年52岁。李亨死后,庙号为肃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