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作品赏析
上片描绘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首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展现风未起时的风光。满载描绘了秋天的丰富色彩,平铺则描绘了湖面的广阔和平静。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花朵艳丽,果实累累,湖面宽广坦荡。满载与平铺的对比,将湖光和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
——叶绍翁《夜书所见》 6.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偶成》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张孝祥xī jiāng yuè zǔ fēng shān fēng xià西江月·阻风山峰下mǎn zài yī chuán qiū sè,píng pù shí lǐ hú guāng。bō shén liú wǒ kàn xié yáng,fàng qǐ lín lín xì làng。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 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结尾运用了(反问、比喻、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表现了诗人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结尾运用了(反问、比喻、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原文:《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 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华子冈》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原文: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结尾运用了(反问、比喻、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原文:《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释 山峰:指黄陵山。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满江红·拂拭残碑 明代:文征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原文: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仿佛是水神留我欣赏斜阳,微风弄起粼粼波浪,泛起波光。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张孝祥原文: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译文及鉴赏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让我再不能行往远方。
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注释
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鉴赏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咋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创作背景
公元1167年(在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后改官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时,遇风受阻,于是写了这首词。《宋六十名家词》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亦稍有出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