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6首诗及赏析?
王之涣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尽管他的作品传世很少,但是他的诗篇却才华横溢。
王之涣留下的六首诗分别是《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宴词》、《送别》、《九日送别》和《横吹曲辞·出塞》。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凉州词》(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王之涣不追求诗的数量,更注重其质量,一生只留下6首诗。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流传下来的只有6首诗。《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王之涣的诗有哪些?
《凉州词二首》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唐朝·王之涣 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诗人王之涣一共为后世留下了六首诗,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
王之涣十首必背诗?
【其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
王之涣。他的诗就这6首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临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凉州词(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其二)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仅存的六首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登鹳雀楼》这首诗气势磅磺、意境深远、浑厚有力生动地描绘出黄河一往无前,奔向大海的壮丽景象,展现出诗人积极向上、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胸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求台湾诗人李春生的简历 他有一首诗歌叫《春望》,其中写到了江南也
春望
谷雨之后 那朵
挤尽乳汁的云
疲惫地泅过……
小小的窗
镶不住
神往悠然
蓦地 整个北方
在我眼中苏醒
四十年
好长 好长的梦哪
麦浪 一波波
翻腾於南台湾
满是稻禾的平原
谷雨之后
故国啊
故国的江南何处?
江南的柔柔深情
在妻的吴侬软语
在妻充满水声的双曈
——1986年初春
李春生,笔名李菁、李郁、晋丁、艾旗。山西省垣曲县人,一九三一年二月三十日生。
李春生高雄师范学院国文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毕业。曾任小学、国中、高中教师及大学讲师。现已退休。曾创办《东海》、《诗播种》、《青苹果》诗刊、《海鸥诗页》,并任《屏东青年》主编。曾授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葡萄园诗社颁赠的诗评论奖。
他写作文类以诗为主,散文、评论次之。他认为文学—尤其是诗,主观乃是必须,丹莹以客观制衡,否则流于滥情,绝非好现象。若全是理智,亦会伤作品的纯真本质,故追求现代,同时仍需崇尚传传统,将现代的长处与传统的优点揉合,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春望》赏析
这是一首乡愁诗。它的特色在于选取了谷雨之后白云在窗前轻轻飘过所引发的乡愁,来表现作者对故土、对祖国的柔柔深情,诗人用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交织的抒情手段和北方与南方的时空跳跃手法,使这首诗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显得异常丰富和辽阔。这里有白云,有稻香,有江南的吴侬软语,有爱妻水汪汪的双瞳。诗中虽有淡淡的哀愁,却无处不流溢着对故国的热烈的爱,以及渴望与家乡亲人团聚的燃烧情感。
全诗分三节,除第二节7行外,其余两节各为6行,是典型的自由体抒情小诗。
开头一节用的是起兴手法。云为白色,故用“乳汁”去形容,但这里的“乳汁”是“挤尽”了的。联想到作者由于长期思乡,由于年年月月望眼欲穿弄得欲哭无泪,那“挤尽乳汁的云”不正是作者的感情移借吗?“云”本来是飘过,但作者偏偏说是“泅过”,这也是海峡两岸长期隔绝,无法飞渡的一种曲折写照。“疲惫”,只因为这种等待时间太长了,诗人的心等累了。不写“锁不住”而写“镶不住”,也可见诗人的推敲字句上所下的功夫。“镶”比“锁”来得雅,富于装饰特点,与“窗”的现场情景正好相吻合。
诗的第二节虽然写了“梦”,但它主要是在现实的感觉世界中进行。诗中呈现着长梦苏醒后所展现的北方的辽阔景象。北方景象之所以具体描绘,是因为这不是现实世界。一“梦”醒来,发现自己并没有“泅过”海岸,仍然在稻浪翻腾的南台湾,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故有下面“好长好长的梦哪”一句出现。“四十年”,是个枯燥的数字,正是通过这枯燥的数字,才唱出了自己心中苦涩而又悲怆的歌。
最后一节与开头一节相呼应:写的是“神往悠悠”的内容,诗人以充满柔情的调子写了妻的乡音和那对漂亮动人的大眼睛。瞳孔本不可能“充满水声”,但有道是:眼睛会说话,故这里写声音便有了依据;妻子从江南水乡来,再加上两眼是那样秀美有神,白居易诗有云“双眸剪秋水”,故“充满水声的双瞳”这句貌似“不通”的话也就“通”了。诗歌的韵味也就在这通感手法的运用中产生了。
李春生是台湾“葡萄园”诗派的重要理论家。他反对诗的晦涩,主张诗应写得明朗。但这明朗不是浅陋的同义语,他这一诗学主张,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