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绩与陆逊关系(三国时期的东吴有哪些大大小小的文臣猛将,求详细!)

风中的自由气息 诗词教学 1

陆绩是什么人?他这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说起陆绩,大家可能不仅很少听说,甚至都怀疑他是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但是,说起陆逊,大家应该都十分熟悉。就是那个火烧七百里蜀军联营,一举歼灭蜀国主力军队的吴国大将。陆绩的叔叔就是陆逊的祖父。这么说来,陆逊还要叫陆绩一声大爷。说道陆绩,也不得不说一下他的父亲——陆康。

不是 陆绩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逊的族叔。

陆绩是陆逊的族叔。陆绩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逊的族叔。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绩族子,陆抗的父亲。

是安徽人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

陆逊、陆绩、陆抗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血缘和政治联系。他们是吴国的同族官员,其中陆逊和陆抗是父子关系,陆绩则是陆逊的族叔。陆逊,字伯言,是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陆绩是他的族叔,而陆抗则是他的次子,也是陆绩的族孙。

三国杀神隆绩台词?

你到底是问神陆逊还是陆绩台词。 在三国杀中神陆逊的台词为: 谦节:继父之节,谦逊恭鄙。/谦谦清廉德,节节卓尔望。 决堰:毁堰坝之计,实为阻进陇道。

陆康是陆逊的从祖父,陆逊曾依附陆康,在庐江读书。孙策攻庐江,陆康将儿子陆绩和陆逊送走,自己死掉。《三国志》卷58:“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陆康是陆逊的从祖父。

陆绩是当时江东的陆家家主,这个人一生都不喜欢孙权,孙权为安抚这个矛盾将孙策的女儿嫁给性情相对柔顺的陆逊。一方面对陆逊非常好,一方面对陆绩是极力打压。公元209年,孙权便让陆绩发配去去偏远的郁林郡(今广西玉林)当太守,实际是借瘴气疫病除掉了陆绩。公元219年,陆绩死的时候仅仅32岁。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我是非常欣赏陆绩滴👍!

陆绩是陆逊的族叔。陆绩是陆逊的叔叔,但是十几岁时在学识上就超过了大他5岁的侄子陆逊,并得到了虞翻和庞统认可。陆绩在生前就预言了天下会在60年后统一。孙吴有谥号的大臣只有五个分别是:张昭、陆逊、顾雍、张承(张昭长子)和陆抗(陆逊次子)。法正是刘备时期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三国时期的东吴有哪些大大小小的文臣猛将,求详细!

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大将军:诸葛瑾,陆抗文臣:顾雍,张昭,张紘,张休,虞翻,阚泽,陆绩,严畯,步陟,朱治,吕范,张温,程秉,骆統。

陆通——就是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就是对着孔子唱“凤兮凤兮”的那个神秘人物。 陆贾——西汉开国著名说客。

陆逊字伯言(183-245),本名陆议,吴郡吴人也。世江东大族,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

... 和孙策是好朋友,后来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当上江东老大,周瑜 开始辅佐孙权,208年,周瑜带领江东代表队和蜀汉代表队,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三国时期谁是名门旺族?

名门望族很多啊,比如袁家,袁绍,袁术,荀家,荀彧,荀攸,比如陆家,陆绩,陆逊,陆抗。 等等吧。

三国杀中的智者之选:陆绩 陆绩,乃陆逊的从叔,以孝顺和博学著称,他的智慧犹如星辰,擅长于天文历算的深奥领域。在孙策的时代,他以道德的力量影响人心,成为宾客中的佼佼者。年仅十三岁,便已担任奏曹掾,他的官职清廉正直,赢得了人们的敬仰。

陆绩是陆逊的叔叔 纵观三国历史,在吴国历史之中陆氏家族可谓功不可没.其中特别突出的有:陆逊:字伯言,原名议,吴郡吴人。世江东大族。少孤,为从祖康纲纪门户。年二十一,历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年旱,开仓济民,督农桑。讨会稽山越贼帅潘临、鄱阳尤突,所向皆服,拜定威校尉。

陆康是陆绩的的爹,陆绩是陆逊的叔,陆逊是陆凯的叔。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本名仪,江东大族,丞相,荆州牧,江陵候。

陆逊简介陆逊都有哪些功绩?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因陆康与袁术不和,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陆康事先将陆逊与亲属送往江东。其子陆绩尚幼,所以年仅十二岁的陆逊便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

陆逊家世为为江东大族。其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十岁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后因袁术与陆康不和,唆使孙策攻陷庐江,一个多月后,陆康病死。在此之前陆康已将陆逊与亲属送往江东。

一是年轻时代征募士兵讨伐匪,小试牛刀,从无败绩,初步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陆逊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兴平元年(194年),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之后月余,他就病逝,此前陆康已将陆逊与亲属送往吴郡。陆康的幼子、陆逊从父陆绩比陆逊小几岁,所以陆逊帮他支撑门户。

陆逊陆绩陆抗仨什么关系

陆绩是陆逊的叔叔。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为江东大族,江东四大姓(吴郡顾氏、吴郡陆氏、吴郡朱氏、吴郡张氏)之一。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当时的吴县人士中,陆绩和顾邵以博览书传最为知名。陆绩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

陆绩怀橘的典故:

陆绩自幼聪明过人,知礼节,懂孝悌,尊重长辈,孝敬父母。6岁那年,于九江拜见袁术,袁术赠的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于怀中。临行告辞、躬身施礼时橘子落地。袁术问道:“陆郎作宾客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而回答:“留三只橘子欲回去送给母亲品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以后,陆绩怀橘便传为佳话。

元代郭居敬将其编入《二十四孝》。孙策死后,陆绩被孙权派任为郁林郡太守,陆绩因此在贵港市南江村留下了一系列文化遗存。孝道为儒家文化,深受此文化影响的陆绩为其后来赴任郁林郡太守并对南江村民众影响颇深远。

陆逊、陆绩、陆抗三人是同族,也都是吴国的臣子,陆抗是陆逊的儿子,陆绩是陆逊的族叔。

1、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陆绩族子,陆抗的父亲。

2、陆绩

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陆逊的族叔。

3、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陆绩族孙。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1、陆逊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2、陆绩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孙权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加偏将军。虽在军中,不废著作,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太玄经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3、陆抗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

吴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逊

标签: 陆逊 陆绩 吴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