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入韵规则?
一,律诗只押平声韵。 律诗押韵与词曲不同,词曲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可以平仄韵转换。戏曲有的用韵稀疏,有的用韵稠密,密韵中有的句句押韵。
第一,一律以平声押韵(即平水韵中上平声和下平声的韵部)。
韵脚字的要求。律诗的韵脚字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混用。在律诗中,一般采用平声韵,即韵脚字必须使用平声字。如果使用仄声韵,则必须使用同一韵部的仄声字。押韵的位置。律诗的押韵位置一般是在偶数句上,即第八句上。第一句也可以押韵,但较为少见。押韵的格式。
无论是七律、七绝、五律、五绝都是一样的,只看诗人爱用不爱或者流传下来的多少不一。
七律的格律要求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遵循"替"、"对"、"粘"原则。
律诗的格律要求有押韵、字数、声韵、对仗几个方面。押韵:律诗必须押韵,通常押平声韵,但也可以押仄声韵。律诗一般有押韵的严格限制,一般五言律诗4句,七言律诗6句,每句必须要有韵,每句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七律韵脚是什么?
所谓韵脚,就是押韵的字。一般都是压平韵。押仄韵的律诗很少见。押韵时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韵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偶句押同韵字。
关于律诗押韵的要求基本如下 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2.押平声韵。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不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平声韵,而且不分阴平阳平。
律诗的特点有: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句数固定:律诗对于句数和字数的要求较为严格,一般一首诗有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五字的称为五言律诗,七字的称为七言律诗。这八句中,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是的,律诗通常要求八句必须押韵。律诗通常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一般要求八句必须押韵,七句不要求一定要押韵,但是读起来最好有一定的韵律感。押韵一般要求同韵部,不能跨韵部。
律诗 绝句 一般都怎么押韵
绝句的话一般是四或者四押韵 律诗的话一般是八或者八押韵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七言律诗押韵基本要求: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律诗要求
律诗要求: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 ,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则构成邻句。
根据字数划分,律诗主要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前者四十字、后者五十六字。今人作诗,大可不必拘泥于此,六言律诗,乃至八九十言律诗,但有知音,写他就是。只不过六言律诗已经鲜见于古籍,八九十言更是无从谈起,若想写成写好,怕是不容易。
一般来说,律诗押平声韵,其韵必出韵书。今人写诗亦不必拘泥,参照此前训练过的十四韵即可,若是觉得韵字不够,借用平水以及其他古韵甚至方言,也无不可。当然,一般不建议混用。此外,律诗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每联对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除了押韵,律诗在声调上还需讲求平仄,否则读不出抑扬顿挫之感。又因为我们读诗往往以两个音节为一拍,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所以对平仄讲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要求平仄反转,这是最基本的律诗平仄法则。
当然,一、三、五字也未必总是不论,考虑到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戒律,律诗在创作过程中的平仄组合再度被大大收窄,对于五律而言,有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二平四仄)
仄仄平平仄(二仄四平)
平平平仄仄(二平四仄)
仄仄仄平平(二仄四平)
七律相当于在五律的基础上再加一组节奏单位,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二仄四平六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平四仄六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二仄四平六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二平四仄六平)
可见,对于严格的律诗,其平仄句式仅有上述八种要求。而这八种句式在使用时又必然上下相对,因此组成的联句反而更少,只有区区四种而已: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对句的平仄要求,临句还需要相粘,即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相粘,所以将联句串成律诗的过程也并非完全的自由组合。
当然,得益于两字组合的阅读习惯,粘对在很多时候也会泛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汪洋大海。也就是说,一般评判一篇作品是否符合律诗的要求,只需检查其偶字即可。但是,一旦启用这种“不论大法”,就要祭出另一个分明规则,即在律诗的一联中,要求平声与仄声字数相同,若是在“一三五”处改了某个平仄,那么就要在另一处用相反
的方式再改一处,此即拗救。
而在拗救的过程中,可能又牵引出一条规则,即孤平,即对于平韵结尾的诗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例如“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之忌。如果首字非用仄声不可,那就要改为“仄平仄平平”。
当然,以愚之见,检查诗作是否符合律诗的要求,最好的方法还是诵读一遍,若是觉得酣畅淋漓,爽得不得了,那定然是一篇通格律的好诗。在这个时候,倒是不必为了一个“律”字而放弃“好”字了。
然而另一方面,熟读律诗,必然会形成与唐诗相似的平仄习惯,在诵读不合平仄规律的句子时,往往拗口。另一方面,律诗平仄也是基于人的生理规律而逐渐形成的,必然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语感。所以,在此也需要让警惕一番,不要过于频繁地诵读不通顺的句子,否则一旦读通顺,那也就几乎告别严格的律诗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