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哲学的故事》)

落日余晖 古诗鉴赏 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内容简介

在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华深入探讨了他的唯意志主义哲学观念。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点:一是世界被划分为意志与表象的两部分,二是世界的精神实质是生存意志。首先,叔本华认为世界并非仅限于我们所感知的可见表象。

认为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文/一头老骡 我认为这个说法的前提并不准确,题主所述的“幻觉现象”,应该属于哲学当中的心学或意志论范畴,而哲学所涵盖的范畴并不仅限于心学。

不是出自书中,是著名哲学家叔本华的一句名言:生命就是一团欲望。

意志和表象的理解: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为什么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阐明其意志主义哲学的最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阐明其意志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我们将在叔本华的这部代表作里读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这就是:唯我主义的唯心论、唯意志论的哲学体系、反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悲观主义的人生观。第一,“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普遍真理。

我发现了一面镜子,在这本《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面,我看世界、人生和自己的个性被描述得惊人地宏伟。你要我证明叔本华的正确,我只能简单地对你这样说:我之所以能勇敢而自由地正视人生,是因为我的双脚已找到了坚实的土地。——德国哲学大师尼采叔本华在世时,他的哲学整整沉寂了30多年。

因此世界就是我的表象。以上是英国经验主义大师洛克首次提出,之后贝克莱、休谟、康德均沿用的术语。这种解释看似有道理,但还是有点牵强。于是叔本华说,我来改一改好了,变成“世界是我的意志”,这才是真理。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为著名的作品,出版于1819年。1844年,该书的增补本出版。

叔本华哲学的核心可以用他的一本书书名指出,就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是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 叔本华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表象的,背后有一个纯粹意志的真实世界。世界的主体和不可分离,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出版社的译本好。商务印书馆的石冲白译本是最权威的汉译本,也是根据德文原版翻译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被认为是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

怎么理解叔本华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1788—1860),悲观主义大师,诞生于德国但泽。1819年发表重要哲学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是我非常喜欢的哲学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只读过两遍,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仔细分析过他的观点。

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阿瑟·叔本华,以其里程碑式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闻名。他的哲学深度挖掘了佛教思想中的悲观主义,试图寻找解决苦难的途径,与佛陀的哲学目标相似。然而,他的学术环境并不利于其思想的广泛传播,他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的德国大学显得过于抽象。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将世界万物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上帝的意志,本质上是思维决定存在。

《哲学的故事》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开宗明义的命题是:“‘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那么,为什么说世界是“我的”表象呢?因为我们认识到的世界,我们以为是真实存在着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感官和大脑让我们这样以为的。

这个篇幅很大,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生命哲学的话题,他自己也并未找到答案,智能问宗教了,说短经文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叔本华的哲学以及一切细节,都在他的那本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有了充分的说明。尽管此书的出版时间是在1818年尾,但是,这本书的基本概念却早在差不多4年前就已经在叔本华的脑海中形成了。1816年,叔本华正值28岁。

读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所要做的是要把自己的表象世界和意志世界统一起来,想要追求远大的目标,必须有持久的信念和有效的行动。 大学生《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三】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品,书中叔本华的思想晦涩难懂!

我不知道对不对啊,我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说一下,不对的地方望斧正。叔本华认为世界不过我的表象,比如我们看到的太阳,并不是太阳,而是眼睛看到的太阳的影像。而这些影像都依赖我存在,他们都是我的表象。而我又是一个受意志驱动的东西,所以归根结底这世界是意志的表象。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详细介绍:叔本华在完成这部作品的时候年仅28岁,以至于影响了几代哲学家。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对个体化原理的解释:

意志作为自在之物是完全不同于它的现象的,是完全不具现象的一切形式的。只有在意志出现为现象时,它才进入这些形式;所以形式只和它的客体性有关,对于它自己本身则是不相干的。一切表象的最普遍的形式,客体对于主体这一形式就已经和它无关;至于次于这一级的,一切那些在根据律中有其共同表现的形式,那就更加不与它相干了。属于这些次一级的形式的,如众所周知,还有时间和空间,以及唯有由于时间、空间而存在而成为可能的杂多性。就最后这一点说,我将借用古经院哲学的一个术语,把时间和空间叫做个体化原理,这是我要请求读者一劳永逸把它记住的。原来唯有时间和空间才是本质上,概念上既相同而又是一的东西毕竟要借以显现为差别,为杂多性,为互相并列,互相继起的东西。”

叔本华在书中提出了关于意志和表象的关系,提出了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

(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认为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

就是因为人类的意志太过强烈,对于外界的欲望无穷无尽,欲望得不到满足会痛苦,得到了满足又会空虚,觉得无聊,于是人生就在得到和得不到这两种情绪中徘徊,因此人的一生注定是痛苦的。

叔本华的理论无疑引起了当时许多文学家,心理学家的注意,他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瓦格纳十分欣赏他的作品。莫泊桑也称他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人生为什么会是痛苦的?这也有一个原因,叔本华认为这是由于人本性就存在着利己的思想,一切都是从自己角度出发,自己好才是好的,别人的好都是不好的;表面上的那些良好的道德行为都是为了自己,一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名誉,一个是由于社会道德的法律要求,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让自己趋利避害的,本质上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道德。

其实叔本华的利己观点属于他提出的关于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之一,其他两个动机分别是恶毒和同情。

他认为恶毒是人的本质,所以才存在着人的妒忌心和幸灾乐祸,妒忌那些有成就的或者本来是令人尊敬的人物,那些一起不道德的行为都是出于将幸灾乐祸实施的过程,人类的礼仪和风度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黑暗的一面,恶毒是人类内心的本质,一切非道德行为都出于这两种情况。

那什么是同情呢?

它的表现是公正和仁爱,不去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他认为同情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是非常少见罕有的,也因此人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因为它的本质是感同身受,将他人的痛苦视作自己的痛苦,并且可以深刻体会到别人的悲伤无助痛苦。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行为动机都是出于这三种:利己、恶毒、同情。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哲学家,至今他的理论学说还影响着很多人,虽然他是悲观主义哲学家,理论也大多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但是他并不希望阅读他的作品的人变得悲观和消极,相反,正是因为知道了世界的本质,了解人生的意义,才可以顺其自然的过好日子,如果经历了好的,叫精彩,经历了不好的那也叫体验。

标签: 意志 表象 叔本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