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名字的来由?
司马相如,字长卿,少名犬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据太史公《史记》的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四川蓬州(今南充 蓬安)人,汉族,一说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 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
司马相如,西汉时期的辞赋大家,生于公元前179年,字长卿,出生于蜀郡(今四川南充),在景帝时期曾担任武骑常侍。由于景帝不喜好辞赋,司马相如以病为由辞官,后游学梁国,与邹阳、枚乘等名士交往,并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梁孝王去世后,他回到蜀地,途经临邛时与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相识。
下面是 为你收 集整理司马相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相如,字长卿,巴郡安汉县人,另说为蜀郡人,著名才女卓 文君的丈夫,西汉杰出的辞赋家。
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字是长卿,巴郡安汉县人,也有资料称他为蜀郡人。他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卓文君的丈夫。以下是关于司马相如的简介:1. 司马相如年轻时热爱读书和练剑,二十多岁时用钱财买得一个官职,成为汉景帝的武骑常侍。
凤求凰的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汉族,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故事也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27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他与卓文君的私奔也广为流传。司马相如少年时喜爱读书与剑术,崇敬战国蔺相如,遂改名相如。汉景帝时,武骑常侍。
司马相如,复姓:司马,名:相如。别名:司马长卿。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相如。
司马相如(?—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时曾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后游梁,为梁孝王宾客,与邹阳、枚乘等人交游,作《子虚赋》,深受武帝赏识,并因蜀郡同乡狗监杨得意引举,拜为郎。晚年因病免,卒于家。
答案如下: 司马相如是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蜀郡人。 司马相如最出名的作品是子虚赋。最出名的事迹是与卓文君的私奔。
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相如。
上林赋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杰出的文学家,生活于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17年之间。他的故乡有多种说法,一说为现今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另一说他出生于成都。原名司马长卿,后因仰慕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蔺相如的风范,改名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1] ,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2]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前两个“相如”是人名,后两个“相如”是相同的意思。整句意思为:蔺相如和司马相如,名相同但实际不相同。下联为: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 > 【名人历史】> >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小名犬子。蜀郡成都人。司马相如小时候爱好读书,练习操琴,还苦练击剑。他立志长大后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对特别崇敬,所以将自己更名为“相如”。> > 司马相如年轻时,受蜀郡太守文翁的派遣去长安学习儒学经典。
司马相如简介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的辞赋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二十多岁时的司马相如,用钱换了汉景帝的武骑常侍的官。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与邹阳、枚乘等辞赋家结交。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在临邛用一曲《凤囚凰》邂逅了才女卓文君。
东汉末年人都是名人都是大思想家 东汉末年人都是名人都是大思想家
人物简介: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8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被誉为“汉赋第一大家”。扬雄,其代表作:《河东赋》、《羽猎赋》、《甘泉赋》、《长杨赋》。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
司马相如文体颇具时事政治, 司马相如文体颇具时事政治。
太史公曰: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己之得失,其流及上。所以言虽外殊,其合德一也。
《上林赋》写的是什么?
《上林赋》讲的是天子打猎的事。
《上林赋》是司马相如专为汉武帝写的。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汉武帝刘彻即皇帝位。武帝一开始看见《子虚赋》很是喜欢,还以为是古人写的,感叹没有跟写赋的人生于同一个时代。
他身边侍奉的人正好知道司马相如的大名,于是告诉了武帝,武帝便把司马相如招进了都城。司马相如感佩武帝识货,就说:“《子虚赋》写的是诸侯王打猎的事,我再写一篇天子打猎的。”于是便有了《上林赋》。
《上林赋》开头承接了《子虚赋》的内容,所以被称为《子虚赋》的姊妹篇。而且此时周亚夫已经平定了七国之乱,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
《上林赋》采取的还是虚构人物的问答方式展开,开头增加了一个虚构人物“亡是公”,借亡是公的口说子虚先生和乌有先生两人的争论太过肤浅,那是因为两位没见过天子狩猎的情景。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水势、水产、草木、走兽、台观、树木、猿类之胜,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全赋规模宏大,辞汇丰富,描绘尽致,渲染淋漓。
《上林赋》赏析
此赋创作于汉武帝时,具体时间不详。其时朝廷铲除了逞强斗富的诸侯王,处于大一统全盛时期,作者也由梁王的文学侍从成为汉武帝的文学侍从,他在汉武帝命令下创作了此赋,趁机显示才华和讽谏汉武帝。
全赋先铺陈叙事,突出地表现了叙事大赋的艺术成就;后说理陈志,集中地体现了讽谏的政治内容和讽涑的艺术手段。
虽“兴少而比赋多”,但既收到了“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繁类以成“”的效果,又达到了“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光采炜炜而欲燃,声貌岌岌其将动”的程度。在“巨丽”的艺术载体之中充分实现了作者所谓“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