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为李唐王朝建立了哪些功勋?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但是在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的这一天它变得不同寻常起来。
凌烟阁 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这二十四人的姓名与事迹如下: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组成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位功臣分别是:赵国公长孙无忌,河间郡王李孝恭,莱国公杜如晦,郑国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恭,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勋国公殷开山,谯国公柴绍,邳国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
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军人最大的荣耀就是生前封侯拜相,死后青史留名,从燕昭王黄金台拜将乐毅到汉高祖拜将坛封韩信,能够在万千将士面前得到皇帝的拜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哪几位?
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河间元王李孝恭 莱国成公杜如晦 郑国文贞公魏徵[zhēng](魏征)梁国公房玄龄 申国公高士廉 鄂国公尉迟敬德 卫国公李靖 宋国公萧瑀 褒忠壮公段志玄 夔国公刘弘基 蒋忠公屈突通 郧节公殷开山 谯襄公柴绍 邳襄公长孙顺德 郧国公张亮 潞国公侯君集 郯襄公张。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位开国功臣是: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 其父为李渊堂弟。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为十八学士之首。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 原为李密谋士征第一。
“凌烟阁二十四”开国功臣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河间王李孝恭第二。莱公杜如晦第三。郑公魏征第四。梁公房玄龄第五。申公高士廉第六。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卫公李靖第八。宋公萧禹第九。褒公段志玄第十。夔国公刘弘基 十一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郧公殷开山第十三。谯公柴绍第十四。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长孙无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孝恭、左仆射杜如晦、太子太保魏徵、司空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高士廉、尚书尉迟敬德、特进李靖、特进萧瑀、颇炉将军段志玄、尚书刘弘基、洛阳郡守屈突通、荆州长史殷开山、右武卫上将军柴绍、京兆尹长孙顺德、相州都督张亮、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威长史。
" 《历代帝王像》 凌烟阁,是李世民为了纪念自己的老伙伴们,而建立的一座小阁楼! 可惜的是原汁原味的凌烟阁已经在历史战争中毁掉了!
李世民是能人关键手下能人也多 李世民是能人关键手下能人也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是谁?他们的结局是怎样的?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分别是:长孙无忌 ( 赵国公) , 李孝恭 ( 河间郡王) , 杜如晦 ( 莱国公) , 魏征 ( 郑国公), 房玄龄 ( 梁国公) , 高士廉 ( 申国公) , 尉迟恭 ( 鄂国公) , 李靖 ( 卫国公), 萧瑀 ( 宋国公) , 段志玄 ( 褒国公) , 刘弘基 ( 夔国公) 。
你的提问让人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你说的是新建另一个类似唐朝的凌烟阁,还是复原唐朝的? 如果新建另外一个,那入选的肯定是老一辈革命家。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主排名如下: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
秦琼只是有名气罢了,就如吕布、关羽他们,比起曹操手下的几位,也只是个人能打,战略上就欠缺很多一样。
谁能把三国二十四将,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一起来个武力大排名?
看起来这个题没出好,范围有点儿大。 不过这位一笑奈何兄回答的已经很好了!
从历代王朝来看,和皇帝打天下的时候可以患难与共、称兄道弟,但是打下江山后,就不能同富贵了,绝大多数皇帝得到江山后会对曾经的功臣展开清洗,当然原因多种。
作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劳自有人评说,除去他那数不尽的历史贡献之外,其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令后人议论纷纷。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朔州鄯阳县人,祖籍太安狄那(今山西省寿阳县),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李道宗在历史上也是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为何没有把他列入凌烟阁功臣?
唐朝24位开国功臣,又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 (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徐茂公)、秦琼。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徵;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
还有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和徐州都督、翼国公秦琼。
李道宗没有进入凌烟阁功臣的行列并不能说明他的功劳和实力不行,只不过是李世民在确定凌烟阁人选的时候需要考虑开国立业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功臣和在宣武门事变的时候的追随者以及在贞观时期的功臣,综合这些因素来确定人选。所以当时的李道宗从年龄和身份等各种缘由没有进入。
李道宗作为皇室的子弟,是大唐初期的一名重要的战将,他一生的功劳主要集中在抵抗外族方面,在征高句丽、灭吐谷浑、破东突厥等战役上立下赫赫战功。但时这些战功主要集中在武德五年以后 ,在这之前他还很年轻,并不能独挡一面,战功并不突出 ,很多战役都是跟着李世民,所以并不是战略战术的制定者,只是执行和贯穿者。但是在李世民继位后,他才开始逐渐被重用,参加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在战争中多次立下战功。但是这些功劳只要集中在贞观之后,与那些功臣相比他当时年纪轻,资历比较浅。
从当时的身份地位来看,李道宗已经是王爷,并不太需要锦上添花。凌云阁24功臣的主要是李世民的旧部和在宣武门政变中立下功劳的功臣,主要目的就是拉拢人心、表示皇帝对他们功劳的认可。皇室的名额本来就少,有李孝恭一个就够了,并且凭心而论李道宗的实力确实也比不过李孝恭。如果再加李道宗来多占一个名额,排挤有功大臣,是不合适,也没有必要的。
所以说李道宗没有进入凌烟阁24功臣的行列,也是李世民综合考虑的结果,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外姓功臣。在李道宗和李孝恭两人之间二选之一,当时李孝恭已经去世,也是为了怀念这位立下战功的皇室宗,所以委屈了李道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