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古诗赏析
《采莲曲二首》原文 采莲曲二首 作者:唐·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作者:丘浚诗名:采莲曲 其一朝代:明全文:莲花红,莲叶碧。红似妾容妆,碧如妾裙色。轻红易落碧易衰,情人道来竟不来。停桡转棹日过午,藕丝断尽莲心苦。
“唐代三大诗人”历来认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较为中肯。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王昌龄”的《釆莲曲》全诗是什么意思?
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采莲曲二首》唐代:王昌龄 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意思: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唐代: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采莲曲白居易的诗
采莲曲是白居易的诗,分为其一和其二两首。原文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译文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采莲曲二首(其一)·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多描写江南女子湖上采莲的情景。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古诗中采莲的目的是什么?
“江南可采莲”,采的是莲蓬,目的是莲子。因为采莲是一种为了谋生的劳动,采摘的肯定是莲蓬。南朝乐府《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江流浩淼江月堕。
意思是:“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融为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这首诗的原文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出自清代顾贞观的《金缕曲二首·其一》 2.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采莲曲二首原文其一: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其二: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其实采莲曲诗两首,主要都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采莲曲二首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采莲曲》 王昌龄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采莲曲》王昌龄古诗的意思是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采莲曲》原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采莲曲》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写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
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