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中宇宙的下一句是什么?
“俯仰终宇宙”下一句是: “不乐复何如”, 这是出自于 魏晋 陶渊明 所著的《读山海经·其一》 “俯仰终宇宙”下一句是: “不乐复何如”。
名句: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2.释义: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陶渊明《山海经其一》有两句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是首诗 读山海经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关于宇宙星辰古诗词有: 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 2.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读山海经其一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哪些乐趣
东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这首诗,主要写出了诗人的四种乐趣。自然环境之乐。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孟夏”四月,是紧接暮春的时序。
全诗为——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二句是全诗的总结。
《 《山海经》十八卷,多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原文:读山海经·其一 作者: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赏析
《读山海经》诗共十三首,除了这第一首写耕种之暇泛览图书的乐趣之外,其余各篇都是分咏书中所载的奇闻异物,故而它具有序诗的性质。明人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六有云:“靖节诗不可及者,有一等直写己怀,不事雕饰,故其语圆而气足。”这首诗正是真率自然,尽情倾倒胸中所欲言的佳作。
《读山海经》其一 读书时间:孟夏(初夏)。地点:诗人的偏僻的家中草庐。读山海精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系列:古诗三百首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和hé陶táo诗shī.dú读shān山hǎi海jīng经shí十sān三shǒu首((qí其yī一) 柴zhài门mén掩yǎn晴qíng昼zhòu,往wǎng来lái人rén迹jī疏shū。
你知道哪些将民间怪谈的小说?求分享?
《山海经》:开山鼻祖 《山海经》全书18篇。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意思: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读山海经》其一 读书时间:孟夏(初夏)。地点:诗人的偏僻的家中草庐。感想: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精 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程颢 《春日偶成 》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晋宋时期,出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他的本名是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祖父曾担任太守,父亲早逝,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陶渊明诗词《读山海经·其一》原文译文赏析
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义熙四年(408年)之前,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
紧接诗人就写“吾”在“吾庐”的耕读之乐及人事关系。“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二句值得玩味的,首先是由“既已”、“时还”等钩勒字反映的陶潜如何摆放耕种与读书之关系。
耕种在前,读书其次。这表现了诗人淳真朴质而富于人民性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扩展资料: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首篇为序诗,后十二首从《山海经》《穆天子传》中撷取题材而写成。
组诗中,世间的传说、神话、寓言、史实,通过其“魔镜”,或被化为睿智的火花,或被化为哀婉的叹息,或被化为惊天的怒吼,或被化为由衷的敬佩,或被化为刹那的顿悟,或被化为玄妙的虚幻,或被化为警世的宣言,可看作作者壮年时期思想状态的全面映照。
《读山海经·其一》
魏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译文】
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
【赏析】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从这里的“泛览”、“流观”的读书方式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只是把读书作为隐居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寄托。所以诗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本诗抒发了一个自然崇尚者回归田园的绿色胸怀,诗人在物我交融的乡居体验中,以纯朴真诚的笔触,讴歌了宇宙间博大的人生乐趣,体现了诗人高远旷达的生命境界。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诗人起笔以村居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和谐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屋前屋后的大树上冉冉披散着层层茂密的枝叶,把茅屋掩映在一派绿色中,满地的凄凄绿草蓬勃竞长,树绿与草绿相接,平和而充满生机,尽情的展现着大自然的和谐与幽静。绿色的上空鸟巢与绿色掩映的地上茅屋呼应,众多的鸟儿们环绕着可爱的小窝歌唱着飞来飞去,重重树帘笼罩的茅屋或隐或现,诗人踏着绿草,徜徉在绿海中,飘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任性自得中感悟着生命的真谛。这是互感欣慰的自然生存形态,是万物通灵的生命境界,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四月天耕种基本结束,乘农闲之余,诗人偷闲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是生命必备的物质需求,诗人自耕自足,没有后顾之忧,无须摧眉折腰事权贵,换取五斗粮,在精神上得到自由的同时,诗人也有暇余在书本中吮吸无尽的精神食粮,生活充实而自得,无虑而适意,这样的生活不只是舒畅愉悦,而且逍遥美妙。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身居偏僻陋巷,华贵的大车一般不会进来,偶尔也有些老朋友来这里享受清幽。“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根据下文的语境应分两句解,上一句是说身居偏僻陋巷隔断了与仕宦贵人的往来。下一句中的“颇回”不是说因深巷路窄而回车拐走,而是说设法拐进来的意思,根据本文语境“颇回”在这里应当是“招致”的意思。老朋友不畏偏远而来,主人很是高兴,拿出亲自酿制的酒,亲自种的菜款待朋友,这里除了表示对朋友的热情外,同时含有诗人由曾经的士大夫转为躬耕农夫自得的欣慰。这是诗人对劳动者与众不同的观念突破,诗人抛弃做官,顺着自己“爱丘山”的天性做了农夫,在世俗意识中人们是持否定与非议的。诗人却以“羁鸟恋旧林”世俗超越回归了田园,是任性自得的选择,且自耕自足衣食,是值得赞美的事。这里凸显诗人以自己辛勤的劳动果实招待朋友,不但欣慰自豪,而且在感情上更显得厚重与真挚。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泛览周王书,流观山海图”,这里“泛览”“流观”写的非常随心所欲,好像是在轻松愉悦地看戏取乐一样。诗人与朋友在细雨蒙蒙,微风轻拂中饮酒作乐,谈古论今,引发了诗人对闲余浏览《山海经》《穆天子传》的一些感想,诗人欣慰地对朋友说:他不仅是在皈依自然中觅到了乐趣,还在《六经》以外的《山海经》与《穆天子传》的传说中领略了古往今来的奇异风物,诗人的人生境界不但在现实中得到拔高,而且还在历史的时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升华,这俯仰间的人生收获,真使人欢欣无比!
与诗人生命交融一体的不仅是草木飞鸟,还有共享良辰美景的朋友,诗人体验到不仅是融入自然的怡然兴致,还有书中带来的时间长河中积淀的风物赏识,这样的人生快乐,在昏昏然的官场上是无法得到的。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此诗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扩展阅读:人物轶事之为自己写挽歌
元嘉四年(四二七)黄叶飘零的时节,已经六十三岁的陶渊明自感不久人世,写下了《拟挽歌辞》三首和《自祭文》一首。在《自祭文》中,他简要回顾自己辞官归田的一生,申述自己「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荣辱观,发出生死实难的由衷感叹。《拟挽歌辞》第一首设想自己死后亲友悲痛的情景:而诗人感到惋惜的却是「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表现出一种「有生必有死」的达观态度。第二首从不得满足的酒瘾承下,写到明年的新酒酿熟,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尝了。虽然美酒佳肴放在自己的墓前,亲人友朋立在碑旁,可是自己已回不到他们中间,这倒是件很遗憾的事。第三首从「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著笔,描述自己独葬在远郊。亲人们虽然还在为他哀伤,一旁的送葬人一回家却欢歌雀跃了。这样看来,对于人生死,还有什么可说的?死者把一身骸骨托付于葬身的山陵就是了。这是陶渊明告别世前的最终浩汉,旷达中包含着无可奈何的辛酸。
钟嵘的诗品只列陶渊明的诗为中品,但越到后世,陶的作品越受重视。“平淡、朴素、自然”是许多人对陶诗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