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令狐楚(从令狐楚少年行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早间雾浓 古文典籍 4

从令狐楚少年行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从《令狐楚少年行》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这是一首诗歌,作者是令狐楚。这首诗的内容应该与少年(年轻的人)有关。“行”在古代诗歌中经常用作“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所以可以猜测这首诗应该带有一种叙述或者描述的性质。

释义:眠伏沙滩的水鸟也不回头,似乎怨恨人们归去的太早。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释】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大意】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

少年行 唐代:令狐楚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霜满中庭月满楼,金樽玉柱对清秋。

王维的《少年行》描绘了一群侠义少年,他们在新丰美酒的作用下,彰显出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少年侠客因意气相投而聚饮,他们的豪情与酒楼边的垂柳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他们的英勇与风流。2. 令狐楚的《少年行》则塑造了爱国青年将士的形象。

勾背 腰 诗句?

关于勾背、腰的诗句有: 1.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出自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2.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注释】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大意】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王维的《少年行》与令狐楚的《少年行》中的少年形象有很大的不同,王维的《少年行》强调的是英雄主义,这些少年侠客偶然相逢,为彼此的意气所感动,都愿意为对方干上一杯。“意气”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仗义疏财,除暴安良,轻生重义,都是侠客们所注重的意气。

少年行令狐楚最后两句体现什么情怀?

《少年行四首》是唐代诗人令狐楚创作的组诗作品。

“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少年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少年收复失地的决心,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少年行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 令狐楚诗鉴赏 诗的前两句重彩浓墨地渲染了将士们戎装出征的英武勇敢形象。

郭沫若,他的代表作《女神》是一部爱国主义诗集,在诗中,他把祖国视作女神,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感情炽烈,渴望拥抱祖国和被祖国拥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少年行四首拼音版注音:shào xiǎo biān zhōu guàn fàng kuáng , chǎn qí fān mǎ shè huáng yáng 。少小边州惯放狂,骣骑蕃马射黄羊。rú jīn nián lǎo wú jīn lì , yóu yǐ yíng mén shǔ yàn háng 。如今年老无筋力,犹倚营门数雁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 须凭弓箭得功名。等闲飞鞚秋原上, 独向寒云试射声。弓背霞明剑照霜, 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的《少年行》共四首,上面选的是第第三首。这两首诗均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诗人渴望为国收复故土、建立功业的愿望。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少年行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解说】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

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一个英武勇敢的少年形象。请你 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答案: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弓背霞明剑照霜”,侧重描绘将士随身携带的武器,从雕弓利剑被擦拭琢磨得寒光闪耀的形象中,可以折射出爱国少年装备精良,求战心切。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秋风”写出了出征的节令;“走马”二字则入神地传出了爱国少年勇往直前的豪壮气势,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

诗的后两句中“未收”与“不拟”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表达了少年收复失地的决心,为国捐躯的义无反顾和公而忘私的高尚心灵。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   少年行二首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翻译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注释

  “击筑”句:用高渐离事。

  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

  湄:岸边。

  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

  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击:一作“声”。

  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

  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

  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鉴赏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当作于李白青年时期,具体作年不详。李白二十五岁出蜀,漫游中国,当他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认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李白在那里和豪杰们相处甚欢。这两首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2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译文

  【其一】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注释

  ⑴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⑵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著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⑶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⑷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⑸苦:一作“死”。

  ⑹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⑺重:一作“群”。

  ⑻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⑼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⑽欢宴:指庆功大宴。

  ⑾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⑿轩:殿前栏槛。

  ⒀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赏析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侠客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扫鄙陋猥琐之态;“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第三首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著。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第四首诗,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3   原文: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注释:

  ①呼卢:古代的博戏。

  ②乞与:给予。

  ③旋:漫然,随意。

  ④栽桃李:这里指的是交朋友。

  ⑤徇:又作“读”。

  ⑥浪作:使作。

  ⑦遮莫:尽管,任凭。

  ⑧簪缨:古代时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指仕宦高官。

  翻译:

  你看啊!淮南游侠的少年郎,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们玩博戏一日,散尽百万也不惋惜,报仇即使要行千里之远也觉得近在咫尺。少年游侠,他们注重的只是经过,浑身上下装束华贵,遍身绮罗。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香花为伴,常光顾风月场所,他们所去之处皆是笙歌飘飞。他们看起来虽然骄纵但其实却很谦和,与他们结交的人都是高人侠士。自己的好鞍好马都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可惜,对知己绝对是一片赤诚。他们散尽千金,年年如此,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府县官吏都是他们的门下客,王侯都与他们平起平坐。男儿生来就应该享尽人生的欢乐,何必要读书遭受贫穷和疾病?男儿生来就应该豪气冲天,征战立功,自己建立功业,不要凭借着与帝王的姻亲关系而爬上高枝儿。尽情享用眼前的荣华富贵,何必贪图身后的声名呢?

  赏析: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组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以寥寥数语勾勒了豪侠少年的形象,摹写了其个性特征。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4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译文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

  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

  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

  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赏析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

  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描写之中充溢着诗人的报国热情。抒情时,诗人抓住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惜,直述以国为家,先国后家的决心。这首诗语言简炼、生动,节奏感强。

  令狐楚

  令狐楚(766或768年-837年12月13日),字壳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唐朝宰相、文学家。令狐楚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他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有《漆奁集》一百三十卷,又编有《元和御览诗》。

标签: 少年 游侠 秋风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