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全诗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如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句:“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它草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全诗出自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系列:宋词三百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云中谁寄锦书来3?雁字回时4,月满西楼5。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7。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a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全文:红藕香残玉簟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 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节选】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译文】红藕的香气已经褪去,玉簟上秋意渐浓。我轻轻解下罗裳,独自坐上兰舟。在云层之间,是否有人寄来锦书?等到秋天的雁儿回来传信,这时西楼上的月儿圆满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于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及注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楼。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尽愁。
《一剪梅》【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暖玉春香报满怀,离魂到天外。白话释义: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注】: 《一剪梅》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一剪梅 内容: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簟”是指席子,古人有的人家用竹子编成席子,也有的人家用稻草编制而成,故也作“蕈”。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 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玉簟是指玉的竹席。出自《一剪梅》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这是作者思念其丈夫而不可排遣之情的诗篇。写于丈夫处出远游游学之时,是一首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的名作。[原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出自宋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其相关内容如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拼音版注音: 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 qīng jiě luó cháng , dú shàng lán zhōu 。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这首词是李清照与丈夫分别之后,为表达自己心中浓厚的思念之情所作,这首词的全篇风格清新自然,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也十分真切。这句诗的意思是:粉红色的荷花凋谢了,幽香也消散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
解释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解释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是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 “红藕香残玉簟秋”,意思是与夫君别后。
簟是一个汉字,读作diàn,本意是指蕲竹所制竹席,凉席,元稹在《蕲竹簟》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品鉴赏
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李清照月满西楼全诗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宋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格调清新,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出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重点词句注释
⑴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
⑵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⑶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⑷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⑸雁字:雁群飞时,列“一”字或“人”字形,故云。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赵明诚出门游学之时。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词意画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