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盛行于哪个朝代(五言绝句的开创者?)

admin 古诗鉴赏 10

五言绝句的开创者?

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钟嵘《诗品》说它“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爻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

五言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

乐府诗长于叙事,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 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4)《史记》: 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史记》以人为经,以事为纬,开创了纪传体这种新的史书体例。

曹植代表了建安五言诗发展的第三阶段,主要实现了几个变化: 1﹒变乐府诗为主而为文人五言诗为主; 2﹒变抒发他者情感或者普泛化情感而为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简要论述五言诗的发展、成熟过程?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A. 五言诗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D. 东汉前期的文人五言诗,是五言诗形成的标志E. 张衡和秦嘉诗,是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 A. 五言诗的形成。

山水诗是东晋时开始出现的,代表诗人是谢灵运。田园诗是以陶渊明为首的诗歌派别,二者基本是同时出现,内容也相近,所以统称山水田园诗。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他的押韵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关于对仗问题。

《诗经》开创四言诗先河,后世的五言体、七言体是否受此影响?

二表现在,就算到了五言诗以及七言诗非常盛行的时代中,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诗人,还是很喜欢创作四言诗,并且他们还保留着诗经中的那些形式。这些例子可以非常明确的证明,诗经中的四言诗对以后诗歌的五言诗以及七言诗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抒情诗歌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从诗经开始的。

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五言诗盛行于唐代。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内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容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

朝代史的诗歌研究史告诉我们,诗起于先秦,经诗经为始,楚辞为继,以两汉的五言诗的滥觞,发扬于南北朝时期各文体的完备,最终迎来以唐为代表的诗歌发展高峰,宋元明清都是完备后的细节中,不断分流合并中拓展出来的诗的内容体裁手法等,最终经民国学者诗的风行而影响至今。

韦应物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擅写五言古诗。苏东坡阅读品鉴他和白居易的作品之后,得出一个结论,白居易写的作品略逊于韦应物。

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 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诗。

五言诗盛行于哪个朝代

五言诗在汉魏之际盛行,其发展大致与四言诗并进,经两汉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创作数量及艺术风格亦不断变化。汉魏之际出现了文人五言诗的最初发展者曹植、阮籍等。从体裁风格上,这一时期的文人五言诗充满了柔靡哀切之情,这同社会思潮以及所传《诗经》中的“二雅”诗篇仍有一定关系。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西汉时期四言诗不少,如《易林》一书,虽为爻辞,但富有诗意,几与《诗经》并为四言诗矩。明代杨慎大加称誉,叹为“古雅玄妙”。西汉一朝虽也有五言体兴起于民间歌谣,但文士之作,大体还是用四言体。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如下: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朝代]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白梅-[作者]王冕[朝代]元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小学五言诗?

春夜喜雨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四言诗并不太出色。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先例的田园诗。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南朝时期的萧统,从东汉末年没有作者的古诗中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乐府诗起源于汉武帝时期,乐府最初是掌管搜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部门,后来经历代演变,使乐府诗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称乐府诗。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

五言诗盛行于唐代。唐代的五言古诗虽源于汉、魏,但决不因袭模拟,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内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容昂、张九龄等力追建安风骨,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

继后李白、杜甫勃兴,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谵婉约的作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中唐时期,又出现了韦应物、柳宗元等名家,也都能各以自己的品格启迪后人。

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原文:

咏史

【作者】班固 【朝代】汉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译文:

禹、汤和周文王以文德治国的美德已经越来越淡薄,随之实行残酷的肉刑。太仓令(淳于意)被诬有罪,押解到长安城。只悔恨没生儿子,困苦危难时才孤立无援。

小女(淳于缇萦)听父亲这么说心痛不已,她想人死了哪还能复生。她到皇宫门前给汉文帝上书,并在宫门前吟唱《鸡鸣》诗。

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而见不到君王更忧心如焚。圣明的孝文帝,终于被至诚所感动。天下男儿为什么那么愚笨无能,竞比不上弱女子缇萦。

注释:

三王:当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禹、汤和周文王。

德:文德。

弥:副词,益,越来越。

薄:衰减,淡薄。传说三代圣王以文德治天下,故刑错而兵寝(刑罚不用,兵器也收藏起来)。其后则文德日渐衰微,各种各样的刑罚也就多起来。

惟:语气词。

肉刑:古时切断肢体、割裂肌肤的刑罚,包括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等。

太仓令:官名,管理太仓(汉代政府储粮之仓)的行政长官。缇萦之父淳于意曾担任齐之太仓令。

就递:递解。递,《文选》作逮。

身:自身,自己。

困急:危急关头。

茕茕:孤独之状。汉文帝四年(前),有人告发太仓史淳于意触犯刑律。淳于意被逮,押赴长安。淳于无子,有五女。将行,

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史记孝文纪》)

诣:到。

阙下:阙谓宫阙,阙下代指朝廷。小女以下三句,言缇萦向皇帝上书,自请为官婢以续父亲之刑。《史记》

载:其少女缇萦自伤泣,乃随其父至长安,

上书曰:臣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妾愿没入为官婢,赎父刑罪,使得自新。

鸡鸣:《诗经齐风鸡鸣》。全诗以对话形式写女子催促丈夫上朝,是鸡鸣戒旦成语的出处。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之时,尝歌《鸡鸣》《晨风》之诗。

按《鸡鸣》中有匪鸡则鸣,苍蝇之声、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之语,缇萦歌咏此诗,似在表明父亲所获之罪与事实不符。

摧折裂:谓断裂。此句形容缇萦号哭阙下、伤心断肠之状。

晨风:《诗经秦风晨风》。《诗序》谓此诗乃刺国君弃其贤臣之作。后人多以为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

圣:圣明。

孝文帝: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之子,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在位期间提倡农耕、轻徭薄赋,国富民强,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代并成为文景之治。

恻然:悲悯之状。

至情:至真至纯之情。此二句言缇索之举感动文帝,下诏免其父之罪并废止肉刑。《史记》

云:天子怜悲其意,乃下诏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加焉。或欲改行为善而道无由也。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

愦愦:昏愚。

标签: 五言诗 文人 古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