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糊涂诗有哪些?
《哭晁卿衡》,来自“糊里糊涂”的李白,是诗仙为好友晁衡所作。当时晁衡乘船回老家,在海上遭到盗贼,于是有人传晁衡溺水而亡。诗仙听闻伤心不已,悲痛地写下了这首诗。李白一生写的悼亡诗极少,可见他对这位好友的重视。但就在诗写完二年后,晁衡又回到了长安,原来他并没有死。
古近体诗 哭晁卿衡 李白 系列:李白诗集(古近体诗) 古近体诗 哭晁卿衡1 【题解】 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5),当时李白在江南,传闻日本友人晁衡归国遇难,悲哀而作此诗,以悼念友人。
李白晚年不再找晁衡是因为晁衡去世了。晁衡等人离开中国后不多久,一个关于晁衡等人不幸遇难海上的消息便传到了京城长安;这可把一干还沉浸在席散人去思念中的君臣,当即吓了一大跳!
李白,好交友,好写诗,他曾给许多朋友写下诗作,如《赠汪伦》、《赠孟浩然》等,少有人知的是,李白还为一位日本友人写过诗。
李白写给日本人的诗是什么?
李白写给日本人的诗是《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征帆一片",就是说晁衡乘坐的是船渡归去。
有诗仙美誉的唐朝诗人李白所作的《哭晁卿衡》一诗中,确实有“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一句,提及苍梧;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海上书怀》一诗中。
长安,开元十二年。 他站在殿前,对玄宗说:“陛下,我想回去看看。” 这是他第n次向陛下求归,这一次,玄宗抬起头,看看他已经花白的头发,同意了。 他是晁衡。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在李白的诗中,有一首悼念朋友的诗——《哭晁卿衡》,写的情真意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覆巢无完卵 相煎何急 心灰意懒 兔死狐悲 啼饥号寒古风——李白燕臣昔怄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其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
晁衡和李白是什么关系
在洛阳仲麻吕认识了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并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曾写诗《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相赠,储光羲的诗名在当时也因晁衡而远播于东瀛,并被供奉于日本京都的诗仙祠中。晁衡曾经送给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受感动。
《哭晁卿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哀悼诗作。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悲痛之情是真实而且深挚的。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对壮丽山川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之情。在李白的诗歌中,离不开酒,少不了月。
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罹难了。作为晁恒的好友李白特别伤心就写了一首诗《哭晁卿衡》悼念。诗的内容是: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晁恒回到了长安之后大家才知道他没死,对于李白给他写的诗他特别的感动。并且后来晁恒就一直呆在大唐,没有再回日本。
原文 《哭晁卿衡》李白〔唐代〕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翻译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晁衡怎么死的
楼主他活了七十二岁啊,这在古代可是长寿啊,应该是寿终正寝吧,最多就是年老多病,病死的。他是个日本人,客死在中国了,哎还是中国吸引力强啊。生是日本人,死是中国鬼啊
不过,他曾经被李白误认为回国时,船翻人亡了,所以李白为他写了一道载入中日友好史的句诗。
阿倍仲麻吕(698—770),日本奈良时代入唐留学生。名一作“仲麿”,入唐后始称官服像汉名“仲满”,后改朝衡、晁衡。一说生于701年。开元五年(717,养老元年)随遣唐使使舶从奈良(平安京)出发经福冈,取道南路西航,从中国扬州登陆,同行有玄昉、吉备真备、大和长冈、井真成等557人。同年九月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后中进士第,在唐,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工诗文,与大诗人王维、储光羲、李白等友善。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二十一年,请东归,玄宗未许。天宝十二载(753),随遣唐使藤原清河使舶东归,途中遇暴风,漂流至安南。十四载,辗转再返长安。时误传其遇难,李白曾有《哭晁卿诗》以悼之。后历官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官终潞州大都督(从二品)。滞留唐朝五十四年,七十三岁客死长安。诗作存于《全唐诗》中。《古今集》载其和歌一首,为在唐思乡之作,后被选入《百人一首》。《大日本史》卷116有传。
晁衡是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日本名字叫阿倍仲麻吕,生活在日本古代文化繁荣的奈良时代,家乡又正好在文化中心奈良市附近。日本的奈良朝和平安朝,和中国的隋唐王朝关系至为密切。奈良朝(710年一794年)的上层人物十分仰慕中国文化,经常不断地派遣遣唐使、学问僧和留学生到唐都长安,这些人都经过精心挑选,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研究。
晁衡在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因汉文修养良好而被选为遣唐留学生,其时他刚满二十岁。入唐以后,他的学识和品行,很快受到唐朝皇帝和学界的赞赏,唐政府先后任命他为校书、左补阙、秘书监、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之职。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左散骑常侍位至从三品,仅次于各部尚书,可见他很受唐朝的重用。他可能是在开元十九年(731年)以后,把阿倍仲麻吕改为汉名晁衡。这一年他的朋友储光羲给他的一首诗,已经称之为“朝校书衡(古字朝、晁通用)”。
晁衡和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赵铧、包佶等都有过亲密交往。储光羲对这位日本诗友十分赞赏,曾写诗称他:“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春坊称晁衡任校书时的工作地点左春坊)”。晁衡和李白交为好友约在玄宗天宝元年至四年(742—745年),晁衡送李白一件日本裘,李白很感动,曾在诗中提到:“裘则朝卿(晁衡)所赠,日本布为之”。天宝十三年,李白误闻晁衡在归日本时翻船遇难,甚为悲痛,曾写下了著名的《哭晁卿衡》一首,情意深厚:“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诗已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名作。王维同晁衡也早就交为好友,天宝十二年晁衡归国时,王维曾为之题诗一首《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祝他一路顺风。晁衡也为中国朋友留下惜别诗和宝剑一柄:“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晁衡这次东渡未能成行,遇风受阻,辗转漂泊后又回到长安,继续在唐朝任职,直至大历五年(770年)才以七十三岁高龄在长安逝世。晁衡在中国生活、工作长达五十四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日本人民十分怀念这位中日友好的杰出代表,在东京的护国寺建了雕像和纪念堂。近年来,中日两国又在西安和奈良分别建立了纪念碑,纪念这位友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