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震(福建泉州有没有在地震带上)

满眼笑意 古文典籍 8

福建泉州有没有在地震带上

泉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历史上公元1640年发生过8级大震,长乐——诏安地震活动断裂带贯穿我市沿海各县市。北西向活动断层与长——诏带在泉州地区交汇。同时,地震发生的频度、强度很高的台湾省与我市仅一水之隔,台湾的强震经常影响到我市。

泉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上,历史上曾遭受过八级大地震的冲击。由于其地质构造背景,中强地震的发生可能性不容忽视。自1445年至1609年,这一地区经历了多次破坏性地震,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活动期和相对独立的活动期特征。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以来势凶猛、破坏严重,防范困难而成为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1604年12月29日(明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九日),中国福建省泉州以东海域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灾难。

《马可·波罗行纪》对泉州的描述是这样的:“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像。

安溪、永春等地8级大震。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秋,泉州地大震。惠巡城堞尽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九日夜九点,泉州地震,床榻震动,椽柱屋梁折而作声,城东角屋宇倾颓,墙垣倒坏。1995年晋江海外发生5.3级地震,近几年来,水口水库蓄水引发多次最高为4.2级的地震。希望对您有帮助!

福建泉州历史上有发生过地震吗?

福建泉州历史上发生过地震。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因万历《泉州府志》载“初九夜大震,??城内外庐舍圮,山石海水皆动,覆舟甚多,清源山等地裂多处”,故以往多有学者断定其为海啸。

泉州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

福建泉州历史上有发生过地震。 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

地震的时候呆在卫生间里安全吗 短暂避难吧,卫生间的结构一般比其它部位更结实点,是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有点用室外的空地最安全。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泉州地震。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坏府仪门、府学欞星门及东岳神殿、石坊、北门城楼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洛阳桥梁折”(《府志》卷七十三《祥异》)。2.“(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地震,门户动摇有声。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大作,府仪门、府学欞星门颓。东岳帝殿坏。

三是我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地震记载,陆地上发生的最大地震只有6.2级。因此,所谓我省近期会发生大地震的传言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福建有地震历史吗

第二次,1604年12月29日泉州以东海域发生8级地震,这次泉州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一次地震,古城泉州及邻区遭受严重破坏。第三次,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强地震,震级不明,多座古建筑倒塌。第四次,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发生7点3级地震。

泉州市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壳活跃 不过不必担心地震的能量的释放 所以地震过 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有 就像四川地震(四川是处于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其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中潜在地震威胁较大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泉州市曾遭受过强烈地震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次发生在公元1640年的8.1级大地震。

在明朝万历年间,晋江地区经历了两次强烈的地震,分别在1604年和1607年。以下是这两次地震的具体震情记录:1604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地震发生在十一月初九日夜,记录中描述了连续十多次的强烈震动。据《府志》记载,这次前震是在前一天,即十一月初八日,泉州地区已经感受到了地震的影响。

地震。福建省泉州市是地震带,是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一部分,但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大地震不多,因此泉州也是地震的。泉州市,别称鲤城,泉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中国台湾岛,是福建省地级市,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福建省泉州市是地震带。福建沿海是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一部分,但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大地震不多,仅1445年12月12日在漳州附近发生过一次6级地震和1604年泉州近海的8级地震,6级以下地震的频度也很低。在历史长河中,地震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并不严重。

泉州地震的附近强震

两次地震对比为了考证这次强震的震级与烈度之强,并同1604年那次大地震区别开来,我们特不厌其烦将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分别全部开列于下:比较表1604年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7年即明万历三十五年主震时间“十一月初九日夜连震十余次”(《府志》)“万历三十五年秋地震”《重修洛阳桥记》碑、“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大作”(《县志》)前震“十一月初八日泉州地震(《府志》)“正月泉州地震”(《府志》)震向“自东北向西南”(《县志》)“城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县志》)

福建省历史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显示不均匀性,即存在着平静 活跃的强弱起伏交替的韵律现象。具体地说,福建省历史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两个地震活动期,即1445年至1691年为一个地震活动期,另一个地震活动期自1791年起至今。现阶段福建地震活动仍处在活动期内。在上述两个地震活动期之间有一个近100年(1692 1790年)的平静期,期间没有发生大于4.75级地震,因此两个活动期相对独立是明显的。 福建省历史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也可以分为明显的两个周期,即1350-1691年为第一周期,1692年至现今为第二周期。在每个周期里分为4个应变变化阶段,即应变积累阶段、应变加速释放阶段、应变大释放阶段和应变剩余释放阶段。现阶段福建地震活动正处于第二周期的应变剩余释放阶段。泉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上,历史上(公元1604年)曾在泉州湾外发生八级大震,从构造背景上看,存在发生6级左右中强地震的可能。近几年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有所增强。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增强我市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努力实现国务院1994年提出的用十年时间实现中大城市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泉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全国地震重点防御监视区之一。是国家规定必须按七度抗震设防的城市,具有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近几年来闽台地震活动频繁,尤其是1999年9月21日的台湾7.6级大地震及一系列强余震后,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地震形势值得重视。根据几年来我省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因为这一地区仍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背景,所以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繁重。增强房屋抗震性能,是抗御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办法。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尽管地震猛烈,灾情严重,仍有许多寺、庙、塔等古建筑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留存至今。泉州著名的开元寺就是基本完好地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之一,开元寺建于唐朝垂拱二年(686年), 屋架采用斗拱结构,犹如梁柱之间加斜撑,号称飞天乐伎,既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又增添了建筑物的美观,带有闽南艺术特色,今存开元寺为清代重修。此外,闽南留存至今的大量明代民房建筑,不仅顶住了1604年大地震的摇撼,经过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亦未受到损毁,这些建筑物具有整体性好、连接牢、重心低等特点,墙壁一般都用砖、石交错砌筑,墙壁中的木柱或石柱均与屋梁紧密相加斜撑,十分稳定牢固。大地震后,旧城凡用砖的地方,尽改用石砌。至此,泉州城垣全为石砌,成为石头城。也造就了惠安独特的石文化。中国幅员辽阔,风俗民情各异,各地都有成功的建筑经验,全国统一的抗震规范不可能全部包罗进去。因此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当地留传的宝贵经验,可以更有效、更经济地使建筑达到抗震要求,更经济地使建筑达到抗震要求,以减轻未来大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

标签: 活动期 地震带 历史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