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侯是什么官
关内侯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封有食邑数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自魏晋以后,逐渐实行虚封,关内侯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列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唐朝、宋朝有县侯。明朝有侯爵。清朝有侯爵,分三等。
王莽篡汉 黄支国献西汉犀牛,王莽向黄支国王赠送厚重的礼物。
汉承秦制,秦国的爵位,分为二十等级,汉帝国完全继承,而秦王国时期,其本身是诸侯国,而升级为秦帝国后,没有诸侯这一级了,因此。
封爵等级不同。列侯是封爵等级中最高的第二十级,关内侯是次一级的第十九级。享受待遇不同。列侯享受的食邑通常在几千户,有时候还有万户侯,关内侯则通常是千户上下。行使权力不同。列侯享有封地权力,可以对封地的农户享有很高的支配权,关内侯则只能享有俸禄食邑,不能支配农户。
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等。 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
东汉最高的爵位?
王、公只封皇子(末年的曹操是个例外),光武时不少皇子都没有直接封王,而是先封公,再晋封王爵。
侯级 侯级,就是诸侯级别了,相当于周代的“公侯伯子男”等级,是一方诸侯,有食邑,有封地。侯级包括两个等级:列侯和关内侯。侯级的嫡长子可以继承完整的爵位。卿级 卿级,顾名思义,就相当于周代的“卿”了。卿级的爵位没有食邑,只有固定的俸禄。
列侯更高。秦汉时期,侯分两等:列侯(彻侯,通侯),地位相当于春秋战国的诸侯;关内侯,地位相当于春秋战国的附庸。在列侯和关内侯中间用封户多少来区分地位高低,如果封户在万户以上叫万户侯,千户以上叫千户侯,关内侯的封户很少。东汉时期,在列侯中区分了:特进、朝侯、侍祠侯和其他列侯。
自王莽之后也就唯独曹操一人被封为魏公,所以曹魏封爵者基本上都是侯爵,那么张辽关内侯,张郃都亭侯,关羽汉寿亭侯,这些爵位差别有多大?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西汉初期的封侯制度承袭了秦朝。侯本身是二十级军功封爵制度中最高级别,第十九级就是关内侯,没有封地只有食邑多少多少户;第二十级最高,叫列侯,也叫彻侯,有封地,是其封地的领主。比如留侯张良,就是张良因为功劳比较高,被封为“留”这个地方的列侯。
说"汉"是汉朝,"寿亭侯"是侯的名称。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只是侯国的规模越来越小了,大者不过四县、小者仅食一亭。
关内侯、列侯,县侯、乡侯、亭侯,汉代的侯,一文彻底搞清楚
综合以上史料,可知关内侯无国邑,特恩者乃得食邑,寄食在所县;至东汉,其食邑者改领月俸谷基于有无封国食邑的区别,列侯可世世承袭,传封邑于子孙后代;关内侯赐爵则但爵其身,不能世袭。即使是特令食邑的关内侯亦如此。《汉书》、《后汉书》诸赐关内侯者,无一例传后。班固作功臣侯、王子侯表,未收关内侯。
由此可知,列侯是最高级爵位比关内侯高一级,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如下:关内侯是赐爵,有其号,无国邑。一般是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奖赏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
汉朝的侯分两个档次:关内侯和列侯,关内侯的级别低于列侯。列侯 从名义上来说,列侯等同两周的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亦即诸侯,不过此列侯所谓之诸侯虽有固定分封的土地食邑,却没有在分封给他的土地上行使政经军的权利,他实质上是封地地主而不是封地君主。
东汉的周后裔封为周承休公->卫公,商后裔为殷绍嘉公->宋公。公国是改县而来,名义上位高于列侯。
汉代三国的爵位中,列侯和关内侯哪个更高?
1、封爵等级不同。列侯是封爵等级中最高的第二十级,关内侯是次一级的第十九级。
2、享受待遇不同。列侯享受的食邑通常在几千户,有时候还有万户侯,关内侯则通常是千户上下。
3、行使权力不同。列侯享有封地权力,可以对封地的农户享有很高的支配权,关内侯则只能享有俸禄食邑,不能支配农户。
扩展资料:
商鞅变法,实行20等爵位制度。汉承秦制,延续商鞅变法爵位制度,其中第19级为关内侯,20级为彻侯(汉武帝刘彻为了避讳改为列侯)。
列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别:
1、县侯,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县侯例如_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淮阴侯韩信、汝阴侯夏侯婴,东汉末年,则有_侯董卓、温侯吕布、邺侯袁绍、吴侯孙策、武成侯刘表。
2、乡侯,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其次食乡。乡侯例如_乡侯马超、武乡侯诸葛亮、西乡侯张飞、永宁乡侯公孙度、高安乡侯夏侯_、寿乡侯贾诩。
3、亭侯,爵名。汉制,列侯大者食县,其次食乡,其次食亭。亭侯例如费亭侯曹操、宜城亭侯刘备、汉寿亭侯关羽、万岁亭侯荀_、洧阳亭侯郭嘉、安国亭侯程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十等爵
列侯更高。
秦汉时期,侯分两等:列侯(彻侯,通侯),地位相当于春秋战国的诸侯;关内侯,地位相当于春秋战国的附庸。在列侯和关内侯中间用封户多少来区分地位高低,如果封户在万户以上叫万户侯,千户以上叫千户侯,关内侯的封户很少。
东汉时期,在列侯中区分了:特进、朝侯、侍祠侯和其他列侯。至下游关内侯。
在三国魏时期,开始在列侯之上设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在关内侯之下设关中侯、关外侯,把列侯区分为县侯、乡侯、亭侯。
扩展资料
1、汉朝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
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
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2、魏晋南北朝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
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