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为什么会出家?家境富裕,两个老婆两个儿子,工作也不错?
谢谢邀答。 说起李叔同,立刻想起他写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曲;想起弘一法师参禅悟道的形象。
1880年10月23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市河北区。1898年他到上海,参与“上海书画公会”、“沪学会”,并就读于南洋公学。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1906年,在日本与同学曾孝谷创办业余话剧“春柳社”,演出《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送别》李叔同(全诗如下)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原文: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人物生平
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后移居天津,其父李筱楼为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曾担任过吏部主事,后弃官从商,创办“桐达”等钱铺,因其乐善好施而被尊称为“李善人”。他年轻时深受佛教影响,常与侄子李圣章模仿僧人,诵经拜忏。李叔同五岁时父亲去世,十八岁时遵母命与俞氏结婚。
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他的人生被认为有三个境界。 第一种观点是,他的人生境界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的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相呼应。
1880年,李叔同生于清代世家李府,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另有一说称天津人),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父李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李叔同(1880年-1942年),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他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
李叔同于1868年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他在家乡读书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1884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堂,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训练。在师范学堂的学习生活中,李叔同积极参加各类社团和学生组织,培养了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社交能力。
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他学贯中西,艺专多科,1905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执教于杭州等地。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福建泉州。
弘一法师的名字?
弘一大师原名叫李叔同,1880年出生在天津的李宅,自幼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本出生在富贵之家,不会被物质生活所束缚,在取得成就时。
李叔同,原名文涛,后改名岸,字息霜或惜霜,出生于1880年,于1942年离世,法号弘一。他祖籍浙江平湖,其父世珍,字筱楼,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世珍精通阳明之学,且对禅宗有所涉猎,生活严谨,遵循《论语》中的准则,不轻易违背。
李叔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天津时期、上海时期、留学日本、音乐教育时期、出家时期。
李叔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
极致。 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是李叔同的人生价值。李叔同和弘一并不割裂,因为相同的精神传承,对于事物倾力与执着,从未变过。
送别李叔同原文及解释?
李叔同《送别》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
李叔同作品是什么?
李叔同作品如下:
《夕歌》
《春游》
《南京大学校歌》
《三宝歌》
《送别》
《梦》
《清凉》
《花香》
《世梦》
《归燕》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李叔同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李叔同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
出家前夕,李叔同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
人物背景: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月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辰时,李叔同生于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祖李锐,原籍浙江平湖(另有一说称天津人) ,寄籍天津,经营盐业与银钱业。
父李世珍,字筱楼,清同治四年进士,曾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父业而为津门巨富。行列第三,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1895年,李叔同16岁考入城西北文昌宫旁边的辅仁书院,学习制义(八股文)。和当时天津另外两处书院(三取书院、问津书院)一样,辅仁书院与官学已无多大区别,以考课为主,不再讲学。
1916年(丙辰民国五年)37岁因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断食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