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三首·其一》(秦观)原文及翻译
秋日三首·其一 秦观 系列: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秋日三首·其一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赏析 诗是写坐船夜行邗沟(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情景和秋天水乡的景色。
秋日三首原文: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秋日其一 秦观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有关青花瓷的诗句: 1.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出处:《秋日三首》宋・秦观。译文: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的意思是: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出自《秋日三首》。
秋日三首原文|翻译|赏析
秋日三首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标签: 组诗 词 其他 《秋日三首》译文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 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进艇》唐代:杜甫释义: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秋日的清晨,邗沟水面被霜降后的清澈所覆盖,无数寒星倒映其中,闪烁在静静的水面之上,仿佛与船儿相伴,照亮了夜的寂静。远处的菰蒲丛中,原本看似空无一物,却忽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打破了这份宁静的神秘感。月光如团,新碾的花瓷杯中盛满明亮的茶水,饮罢之后,主人唤来孩子,开始教他吟诵楚辞。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作为词坛巨匠,他的文辞深受苏轼赞赏,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秋日·其二》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赏析 《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
连卷雌蜺挂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32岁,他在《与李乐天简》中谈到他家居期间的生活情景时说: “杜门却扫,日以文史自娱; 时复扁舟循邗沟而南,以适广陵。”《秋日三首》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秋日三首 诗人:秦观 朝代:北宋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和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秋词 其一 原文翻译及赏析
1、唐代刘禹锡的《秋词·其一》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秋词·其一》的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3、《秋词·其一》的简单赏析: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