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的李靖和李世勣谁更厉害?
首先说:他们都很厉害!李世绩,李靖都是史无绝例的战神! 李靖的飞虎军,仅有3000骑兵,但是直插劼利大营,使突厥从此列入大唐板块! 李世绩,年仅30岁,就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李世绩忠心耿耿于大唐,是大唐的三朝元老,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茂功!
李靖和李绩均未直接参加玄武门之变。 李靖:李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担任左金吾卫将军,负责宫廷安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李靖正在河南Anyang督造营部。
李绩灭了两国,分别是东突厥、高句丽。 英国贞武公李绩(594年-669年"),原名徐世绩,字懋功。
李勣。李勣是一位勇猛过人的将领。同瓦岗寨一起归顺的李世民,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并立下很多的战功。李勣在虎牢之战中打败郑国太子的军队,随后又参与了活捉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役,官拜大将军。同时还在辅公祏之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李勣和李靖分别进军对东突厥发动进攻,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李靖和李绩哪个厉害?
李靖厉害 李靖在平定萧铣、辅公祏、北伐突厥、讨伐土谷浑的战争中都是挑大梁的角色。其中突袭阴山,生擒突厥额利可汗就是李靖最著名的战绩。
李绩和李靖相比之下,应该是李靖的功劳更大。先来看李勣,他出生于公元594年,本来姓徐,名世绩,字懋功,是曹州离狐即当今山东东明南人氏。
李绩和李靖都是隋唐时期的名将,两人在军事才能和皇帝器重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综合来看,李靖的功劳可能更大。李靖出身名门,起点较高,在行军打仗中展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在唐朝的建立与扩张中起到关键作用,还在晚年著书立说,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唐,627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称帝,设凌烟阁表彰二十四功臣。
李靖和李绩,李靖厉害。 李勣,曹州离狐人,唐朝初期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大唐第一战将排名?
李靖,大唐第一战神。 2.李绩,出将入相。 3.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4.苏定方,安定西域。 5.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6.王忠嗣,曾预言安禄山会叛乱。
时代不同,功劳都不小,没法相比,李勣可以算是李靖的弟子,因为李世民登基后,主帅就一直是李靖,李勣多为副帅!要说唐朝的名将最多了,个顶个的能打,但公认的李靖第一,也有资格老的原因!
李绩和李靖相比之下,应该是李靖的功劳更大,两人同是名将,在隋唐时期的名气相差不大,但是在军事才能和皇帝器重方面,以及后世传扬中,李靖各方面都要高于李绩,所以综合来看应该是李靖的功劳大于李绩的。
如果说唐代有民族英雄。那是汉族的还是中华民族的?因为不好界定,所以没有人将李靖李作为民族英雄。 为什么?因为李唐王室根本就不是纯粹的汉族血统。
在李世民眼中李靖和李勣谁更牛?李勣,本名徐世勣,字徐懋功,山东曹州人,后迁居河南濮阳。隋末,投瓦岗寨聚义,是瓦岗起义军的奠基人之一,为瓦岗寨建立了丰功伟绩。李密兵败,投靠李渊。
唐代的24位开国功臣又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李世民 韩信 李靖 李绩 谁军事才能 能力最强?谁智商最高 智勇双全?更
李靖毫无争议是第一,可以说李唐江山一半功劳归李世民,另一半则是李靖,“凌烟阁”上卫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灭萧铣、辅公祏,被李渊评价为“萧、辅之膏肓”。未参加玄武门之变。
大唐李靖与李世绩,各有所长,军事上李靖强,政治上李世绩强。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
不管谁来排李靖,李绩(徐世绩)排前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郭子仪李光弼凭借平乱之功排三四位也是没有疑义的。
李靖更强。 从后世官方认证的角度来看,李靖武庙十哲的位置稳如泰山,而李光弼只是七十二将之一。两者地位差距明显,一个可以竞争历史第一,一个是历史级名将。
李靖和李绩哪个厉害
李靖更厉害。
李靖先任长安县功曹,后历任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他的官职虽然卑微,但其才干却闻名于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室重臣杨素也抚着坐床对他说:“你终当坐到这个位置!”
李靖在北周武帝天和六年(571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李靖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立功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绝,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指春秋战国时期名将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大唐二李,各有所长
——初唐名将李靖、李勣评传
唐朝和两汉一样,是一个武功强盛、令人无限景仰的伟大时代。延续了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涌现出无数名将,这些伟大的军人在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为帝国开疆拓土、牧马牵强的同时,也以辉煌的战功为自己换取功名富贵和无上荣耀。李靖和李勣就是闪耀在初唐天空的两颗最耀眼的将星。
隋朝名将贺若弼曾为当时还是太子的杨广品评当世名将杨素、韩擒虎和史万岁,说杨素是猛将,却不是谋将(善于谋略之将);韩擒虎是斗将(与敌斗战之将),却不是领将(统帅全军之将);史万岁是骑将,却不是大将。然则以贺若弼的标准来评判,李靖和李勣都是多谋善断、又能独当一面之辈,既是谋将,又是帅才(也就是贺若弼所说的“领将”);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早在其生前就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唐高祖曾称赞李靖超过了古代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唐太宗也曾说:“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第三》);唐人称本朝名将,必首推二李,犹春秋、战国之孙、吴,汉之卫、霍;唐肃宗时二人又一起被列入古代十大名将,得到如此倚重,难道不算是贺若弼所说的“大将”吗?
在初唐的众多名将中,李靖和李勣除了军事才能比其他将领略胜一筹之外,他们的个人经历也颇富传奇色彩,在众将领中显得颇为另类;最有意思的是,二李虽然与旁人迥异,他们之间却颇有相似之处。编攥两《唐书》的史官们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合为一传,岂无意为之哉?
二李又是被后世演义小说歪曲得最厉害的初唐人物之一,虽然他们在民间的形象被改编得相当离谱,然而人们却又能从真实的历史人物身上找到这些离奇的文艺形象的影子,这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迥然不同的早年经历
李靖在民间最著名的形象来自产生于唐朝末年的著名传奇《虬髯客传》,在这部短篇小说里他被塑造成一个风度翩翩的浊世佳公子,来长安(当时叫做“大兴”)拜访隋朝的宰相杨素,令杨素豢养的杀手红拂女(张氏)一见倾心,竟连夜私奔到他家里——可见早在唐代,李靖就已经普遍被当作偶像人物来顶礼膜拜了;在明朝人许仲琳写的《封建演义》里,李靖的形象却十分不堪,作为哪叱的父亲、未来的托塔天王、东海龙王敖广的拜把子兄弟,商朝陈塘关的总兵官李靖既昏庸愚钝到不辨是非黑白,又胆小怕事到甘愿拿自己儿子的命来消灾弥祸、息事宁人,让人大摇其头;而在演义小说《说唐》第十二回《李药师预言祸变,柴郡马大耍行头》里,李靖则更被吹嘘成“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知过去未来”,又胡绉他是“越公(指杨素)府中主簿”。李靖的这些民间形象虽然大相径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对李靖作了某种神化和美化,这多少反映了普通大众早就把李靖看作一个半人半神的异类的态度和印象。
李靖,字药师(《新唐书》云“本名药师”,错),京兆三原(在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人,生于周武帝天和六年(公元571年),只比唐高祖李渊小六岁。李靖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李崇义曾任后魏(即北魏)的殷州(治广阿,即今河北隆尧)刺史,封为永康县公,父亲李诠做过隋朝的赵郡太守。李靖成年后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自幼受到家风的薰陶,少年时即通晓书史,文武兼资,尤其喜好兵法。他胸怀壮志,曾对亲朋说:“大丈夫如果身逢明主,遭遇良时,就应该建功立事以求取富贵,怎么能只满足于做个逡巡于章句之间的儒生呢?”
李靖的母亲是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姊妹,韩擒虎十分欣赏这个外甥,每次与李靖谈兵论道,李靖都能有常人不及的独到见解,韩擒虎每每称善,曾抚着李靖的背叹息说:“能与我一起谈论孙子、吴起的兵法的,只有这个人了!”
虽然得到了舅舅韩擒虎的高度评价,李靖却生不逢时。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公元。以下不再注“公元”二字),李靖十九岁,还没有等到他投笔从戎,隋朝就平定了盘踞在江南一隅的陈朝,自汉末以来分裂了近四百年的天下又重新归于一统。在和平年代里,李靖无仗可打,只好选择文职官员做为自己的晋升门径,这对于从小喜好兵书战策、追慕古代名将的李靖来说多少有些无奈。李靖初次出仕时做的是长安县的功曹(从九品),《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碑》(以下简称《卫景武公碑》)说这一年他十六岁,则其时应是隋文帝开皇六年,即586年;以后累迁至驾部员外郎——由《隋书•百官志》的记载可知,这也应是文帝开皇、仁寿间事,因为隋炀帝于大业三年将尚书省二十四司的诸“员外郎”一律废除,改为每司置两名“曹郎”,不再有“员外郎”之称。他担任殿内直长(正七品,是殿内省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主官“奉御”的副贰)的时候,因为表现优异而受到吏部尚书牛弘的赏识,被称誉为“王佐之才”;尚书左仆射、被誉为隋朝第一名将的杨素也对李靖青眼有加,曾拊其坐床勉励李靖说:“你终究会坐上这个位子的”(杨素虽然奸恶,却善于识人,同样的话他也对封德彝讲过。他监造仁寿宫过于侈奢,受到隋文帝责备,封德彝助其开脱,从此成为杨素心腹。《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隋纪二•文帝开皇十五年)》云:杨素常与封德彝议论宰相职务,终日忘倦,还曾抚其坐床曰:“封郎必当据吾此座”)。据《卫景武公碑》记载,李靖还曾先后在地方上担任过汲县、安阳、三原三县的县令,在历年的官员考课中政绩优异。
然而隋炀帝自恃聪明,只信任谄媚的小人,象李靖这样的忠直之士即使有天纵之才也得不到重用,有时反而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李靖虽然被众多朝廷重臣看好,他苦苦等待的“遇主逢时”(《旧唐书•李靖传》)的机遇却迟迟没有到来,只在任上蹉跎岁月。唐代史学家刘知几之子刘餗所撰的《隋唐嘉话》中说,李靖曾于贫贱无告时问卜于华山庙,求诸神告以位宦所至,辞色抗厉,旁观诸人皆异之。李靖伫立良久,得不到神仙指示,悻悻然而去,没想到刚出庙门百余步,就听到背后有人喊:“李仆射好去!”回头时却又不见人影,甚是怪异。
大业末年,李靖外放为马邑郡的郡丞,成为本郡大小官员中仅次于太守和通守的第三把手;马邑作为军事要塞,负有防备突厥入寇的重要防务,因此受太原留守府的辖制,李靖也因此间接成为太原留守李渊的部下。下辖四个县的马邑郡处于与突厥接壤的多事之地,人口一直不旺,《隋书•地理志》统计的该郡户口仅四千六百七十四户,在行政等级上属于所谓的“下郡”,所以李靖的这个由原来的“郡赞务”一职演变而来的郡丞,品秩只有正六品。这时的李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四十岁),他在隋朝的前程依然令人困惑。